宁波老城西门望京桥,往西300米,原有一座3孔圆拱桥。旧时官员、学子沿杭甬运河到宁波,就要过此桥。然后或在西门(望京门)外接官亭由官府车马接入城内,或继续进西水关航行到月湖四明驿上岸。可惜的是,这样一座体量庞大的历史名桥——大卿桥却毁于旧城改造中。1991年,据说城建部门要利用这座桥的大量石料,并嫌桥太高,不能通机动车而进行拆除。这座桥跨西塘河约60米,三个桥孔之中其最大孔跨水10米,桥洞高约5米,桥栏雕有石狮,外观宏伟而精巧。
大卿桥的得名在清代《四明谈助》有记载。出生于城西望京门外的名士陈恭,在明代永乐三年(1405)中举人后,参与修撰《永乐大典》,明正统年间(1436-1449)升至工部尚书。在任大理寺少卿时,他曾纠正了一桩错案,挽救了一位民女的生命,此后这座三孔大石拱桥就被称为“大卿桥”。清全祖望《宁波族望表》载“城西大卿陈氏,静城先生遇之子恭,自金陵来,实居于此,工部尚书一望”。我国古代尚书的官阶称“大卿”,故以官职名桥。
由于“大卿陈氏”居大卿桥之北,建有“陈尚书第”、“潮音堂”等古迹。随着大卿桥的拆除,这里的古迹也被拆毁,如今已改建成道路与绿地。
与大卿桥有缘的“大卿桥王氏”,其先祖是宋代鄞西桃源王氏望族的一支,迁奉化之后又迁入大卿桥之南。明洪武四年(1371),王敬中考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遂在桥畔建祖祠,北门立旗杆,与后来桥北的王氏隔河相望,有大卿桥可通,但也由于大卿桥的拆毁,今已无遗迹可寻。(www.daowen.com)
我们对大卿桥究竟始建何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成化《宁波郡志》已记有此桥,而南宋宝庆《四明志》中未记载此桥,可见此桥的建造时间应在宋代晚期至明代初年。在清代再次重建,此桥至少有七百年以上的历史。如在明代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廿九,朝鲜弘文馆校理崔溥等43人从济州岛遇风漂海在三门湾遇救,一路由沿海军民护送,该日晚乘船进宁波城南水关,驶经月湖,因天色已晚,出西水关后过“三虹门”的一座大桥,此桥应该就是大卿桥,但崔溥的记载误为“大德桥”,而“大德桥”应该是余姚城内的三虹门大桥。
据1995年出版的《宁波市志》记载,自1929至1990年宁波老市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内共拆除191座老桥,1990年以后又有一批老桥被拆毁,其中就包括宁波最高大的老桥——大卿桥。大卿桥最终还是在宁波市的城市拓展中消失了,这必然给宁波历史文化遗迹带来千古遗憾。
大卿桥,因桥边曾住过明代工部尚书陈恭,“尚书”旧称“大卿”,故名大卿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