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东塘路上的古老桥梁斗门桥

宁波东塘路上的古老桥梁斗门桥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塘路在五乡这一段,因来自太白山、东钱湖的水泄向小浃江,此地水网交织,桥梁纵横,除了东西两座回江之外,在五乡东之东1.5公里的斗门桥又设一处重要的泄水口。而桥上边即贯通浙东的东塘陆路和水道,无数贩夫走卒、学子商贾往返于斗门桥上下,昼夜行迹不绝。此后自东岗硬至斗门桥这一段成为内河,因此,斗门桥下的闸作用就逐渐失去了。如今,东塘路上斗门桥终于冷寂,桥边没有村庄,只有一座鲜为人知的,据称是东岳大帝的行宫。

宁波东塘路上的古老桥梁斗门桥

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浙东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今鄞西鄞江镇小溪,即置明州府、鄮县治于此。唐长庆元年(821),明州刺史韩察在三江口筑城,两年之后,又建三江口东津浮桥,于是以三江口为中心的浙东政治中心不断向东部拓展,水陆并进的“东塘路”也就从此渐趋完善起来。

东塘路,是古明州三江口东岸通向舟山海滨的干道,即长18公里的水陆并行的沿河塘路。东塘路在五乡碶这一段,因来自太白山、东钱湖的水泄向小浃江,此地水网交织,桥梁纵横,除了东西两座回江碶之外,在五乡东碶之东1.5公里的斗门桥又设一处重要的泄水口。鄮山宝幢河与东吴大涵山港的来水,主要的出口即斗门桥下的碶闸。而桥上边即贯通浙东的东塘陆路和水道,无数贩夫走卒、学子商贾往返于斗门桥上下,昼夜行迹不绝。

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宁波府志》记载:“斗门桥在县东三十七里。东乡运河襟湖带江,南受横溪诸水,东受阿育王山、天童、太白诸水,环绕百里。而百万顷田实资之溉,所恃者堰碶蓄泄无失时。……今名五乡者,为斗门,以泄东乡水。”可见在明代时,斗门桥还是一座桥与碶合一的蓄泄碶闸,又是东塘路上的一座通道桥梁,还起到阻咸蓄淡作用。

由于从斗门桥下泄向小浃江进入镇海(该流域今属北仑)的水,受制约于鄞,斗门桥下的镇海地域时常有旱涝灾害,因此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镇海知县继祖发起在斗门桥下游20里建造了东岗碶。此后自东岗硬至斗门桥这一段成为内河,因此,斗门桥下的碶闸作用就逐渐失去了。清代时,斗门桥曾数次重修,据如今幸存的桥额可知,最后一次修于同治五年(1866),整体砌石平整。但从1936年宁穿公路造好以后,从宁波城东通向穿山的公路使东塘路相形见细。特别是近30年以来,斗门桥被冷落了。

斗门桥,浙东民间水利建筑中将溪河的水泄向大江的闸口称为斗门,因此此桥原用做碶闸,由一座拱桥和一座小平桥联结而成为路桥。(www.daowen.com)

如今披满荒草的斗门桥静静地依偎在荒草萋萋的东塘路上。这是一座由一孔圆拱和二孔石梁组成的“拖尾巴桥”。拱桥长15米,桥栏石长3米,桥东桥西各有9级石阶,桥洞跨水5米,高3米,桥面石因无数行人脚印磨损而苍老不堪。连接拱桥的2孔石梁各宽4米,各跨水3米,离水面5米。可见这座斗门桥能使大船小舟各行其道。

如今,东塘路上斗门桥终于冷寂,桥边没有村庄,只有一座鲜为人知的,据称是东岳大帝的行宫

“斜阳孤影叹伶仃,廖落古行宫。"荒草没膝的斗门桥与东岳宫为伴,相依寂寞在东塘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