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老桥-南庙溪上的独特石拱桥

宁波老桥-南庙溪上的独特石拱桥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庙溪流经的金岙村万安桥,以其独特而科学的构筑设计,成为我国桥梁史上不多见的实例。曾留下烈士无数足迹的万安桥,处于南庙溪中段,海拔500米。万安桥,是一座浙东少见的伸臂叠涩的五折边直拱石桥。万安桥之前身以竹木为材建造,但屡建屡毁。清代光绪辛丑,金岙村再次重建万安桥时,将它改为石桥。万安桥,沟通了四明深山与浙东平原水乡的交通连接,桥的构造别致,桥名“万安”,祈求平安。

宁波老桥-南庙溪上的独特石拱桥

巍巍四明群山环抱中的黄明乡,在余姚市城南11公里处。源于菱湖乡东大月冈的南庙溪,由南向北曲折奔腾而下,流经冠佩、金岙、龙坑村后汇入黄明水库,全长13公里。南庙溪流经的金岙村万安桥,以其独特而科学的构筑设计,成为我国桥梁史上不多见的实例。

老桥所在地——黄明乡,以烈士之名命名。黄明烈士原名金达。公元1925年,生于南庙溪畔金岙村;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后又投入反击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革命斗争,曾任中共余姚、上虞县委和姚北特派员;1947年英勇牺牲,年仅23岁。新中国成立以后,此地被命名为黄明乡,今属梁辉镇金岙村。

曾留下烈士无数足迹的万安桥,处于南庙溪中段,海拔500米。此处山势陡峭,水急溪深。桥西有狮子山为屏,桥南有老鹰峰相依,村中有一块峡谷盆地。在南宋初期,此地就有刘姓定居。

万安桥,是一座浙东少见的伸臂叠涩的五折边直拱石桥。

据传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族人为避战祸,改刘为金,岙名“金岳”。当时的这一“缓兵之计”,竟传承千古,以至今日。如今,金岙村有300余户人家,且以金姓为主,而联结村东村西、山内山外的枢纽,就是祈求平安的万安桥。(www.daowen.com)

万安桥之前身以竹木为材建造,但屡建屡毁。清代光绪辛丑(1901),金岙村再次重建万安桥时,将它改为石桥。但因溪床宽,流水湍急,石料长度有限,于是民间工匠采用了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错位叠涩出挑法,建成了八字型的伸臂式斜撑桥台,又称三折边拱,这样就解决了短石料造长桥的难题。

万安桥的桥面,高出水面半米,南北各设3级石阶,有8块栏板,4块抱鼓石。桥台跨水8.8米,即溪床之宽度。两头的桥台从桥下2米处逐渐向上水平伸臂挑出1.9米,再用斜撑石条与桥台作40度斜角,形成了倒三角的悬挑式桥台。三角形的桥台上横铺长2米的桥面石,而在中间的桥面又纵铺5块长4.6米的桥面石,联结成总长8.5米,宽1.8米的桥面。中心桥面与桥面下的断面为菱形状的条石相于券脸石的承重石,在重力作用下,负荷向桥台和桥基转移,因此只要5块桥面石不断裂,整桥桥身就能相当稳固,山洪急流都能从宽大的桥孔中安然畅通。这就是说,长度4.6米的长条石,造起了跨度8.5米的单跨石梁桥。如此精密、大胆而科学的设计与施工,即使是现代的桥梁专家也为之叹服。

万安桥,沟通了四明深山与浙东平原水乡的交通连接,桥的构造别致,桥名“万安”,祈求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