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海白峤登瀛桥:古朴风采保持至今

宁海白峤登瀛桥:古朴风采保持至今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登瀛桥,在宁海县城东2公里处白峤岭下的白崎村。白峤村,今分上白峤和下白峤,以登瀛桥为界。登瀛桥,原为浙东三门湾上岸下海处。由于避开了新筑的公路,故登瀛桥仍保持着古朴浑厚的风采。登瀛桥,曾是宁海连接三门湾出海的必经之路,军土商贾无不由此过桥后,越白峤岭进城。但如今,因为宁海南线公路绕村过境,所以白峤登瀛桥显得冷静萧条,千年之前曾有过的辉煌再也难觅了。

宁海白峤登瀛桥:古朴风采保持至今

登瀛桥,在宁海县城东2公里处白峤岭下的白崎村。此地旧为古宁海县的发祥地。西晋太康元年(280),此设宁海县县治。唐永昌元年(689),始迁广度里(今宁海城关)。

白崎村背靠高477米的杜鹃山;村西有高317米的烟墩冈,东有高260米狮子岩冈,村南海涂平畴2公里处有一横贯东西的白峤港。此港全长11公里,东通三门湾,西接白溪可通天台山,故在古代,白崎可攻可守、藏风得水,堪称风水宝地。

白峤村,今分上白峤和下白峤,以登瀛桥为界。上白桥村地处白峤溪之上游,也称上街,近300户,以陈姓为主。下白崎又称下街,近600人,以赵姓为主。

据《陈氏宗谱》记载,唐天祐三年(906),陈怀谨自福建迁上白峤。宋绍兴年间(1131-1162),有赵姓迁入下白崎。为沟通溪南溪北的往来,人们就在宋代晚期建造了登瀛桥。

登瀛桥,原为浙东三门湾上岸下海处。桥名“登瀛”是说,能登神仙居处的意思。(www.daowen.com)

“登瀛”,是“由此可登仙山琼阁”之意。唐李白有“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之句。“瀛”,也有解释“由此可通向日本”之意。而据中国和日本方面的史料记载,在中国五代、北宋时期确有一批批日本僧侣使从三门湾上陆、回国,其中《宋史》记载的奝然,及其弟子曾于公元983年、986年、988年数次往返于中国与日本间。

登瀛桥,是一座条石砌筑的单孔缓拱石桥,跨水8.3米,全长13米,拱离水3.6米,桥宽3.4米,南北各有10级台阶,桥顶石板平铺,两侧有望柱8对。中间原雕2对镇桥石狮,今无一幸存,其余为仰覆莲花。据记载,该桥为宋元之间(约1280年)时白崎村的陈行始建。陈行,光绪《宁海县志》又称陈寿,官至集贤殿修撰。据桥额记载,登瀛桥在清代乾隆壬辰(1772)重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又作了修缮。由于避开了新筑的公路,故登瀛桥仍保持着古朴浑厚的风采。

登瀛桥,曾是宁海连接三门湾出海的必经之路,军土商贾无不由此过桥后,越白峤岭进城。登瀛桥又是明清时代白峤港南北村庄的集市贸易中心,每逢农历二、四、八日,山货海鲜全都汇集于此。从福建、台州、象山而来的海船,可直达白蟒村南的码头。但如今,因为宁海南线公路绕村过境,所以白峤登瀛桥显得冷静萧条,千年之前曾有过的辉煌再也难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