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老桥:甬绍三镇双邑桥,隔水相望,以桥为界

宁波老桥:甬绍三镇双邑桥,隔水相望,以桥为界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镇双邑,隔水相望,以桥为界。此桥是宁波地域最西边的古桥,即余姚市牟山镇。桥东桥西的百米河街,统称马家堰,桥东归属余姚市双堰村,桥西为绍兴上虞市小越镇前田村。在清代同治四年的《姚邑图》中,标有“马家堰”。

宁波老桥:甬绍三镇双邑桥,隔水相望,以桥为界

三镇双邑,隔水相望,以桥为界。此桥是宁波地域最西边的古桥,即余姚市牟山镇。桥东桥西的百米河街,统称马家堰,桥东归属余姚市双堰村,桥西为绍兴上虞市小越镇前田村。在清代同治四年(1865)的《姚邑图》中,标有“马家堰”。光绪《上虞县志》记载,双堰乡前田村“东邻余姚有市集“,可见在百年之前,双邑桥是姚西的水乡大集,颇有名气。

马家堰、双堰村以双邑桥北数十米的一道双口堰(坝)命名。堰(坝)又与余姚市的黄家埠镇前潘村相接,故在双邑桥周围仅1公里见方地域内就有二市三镇三村,桥通往来,昔日隔天市集,盛极一时。

双邑桥始造于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此即为马家堰木桥。因木桥“屡屡朽毁,年年修理,糜费亦多”,特别在桥东牌坊下的关帝庙演戏之日,“桥上桥下,难免人众,挨挤犹如临深渊而履薄冰,抑且桥力有限,稍有不测,岂非伤人之大患乎?”为此由田、俞、石诸姓数十人,“捐助钱文,改造三洞石桥,正所谓修数百里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功德无量”。

双邑桥全长16.5米,以两头圆形的条石为桥墩,石梁桥面宽1.7米,离水2.5米,由3块长条石纵列,东西各设8级台阶,桥设8根望柱,以6块长条石作为栏板,高0.6米。中间4根望柱上南北各刻一对石狮,朝南的中心栏板上刻“双邑桥”,并刻有“光绪三年重修”字样。朝北的中心栏板上刻“彩虹临虚”4个大字。在栏柱上还刻有两副桥联“三洞流泉影底月;一声欸乃镜中看”。“三洞水光遥汉接;一条虹气上凌虚”。为了不使桥上交通受阻,在东西桥堍的四个桥栏柱上,各刻有“禁止桥上设摊”的告诫。(www.daowen.com)

光绪三年(1877),双邑桥两岸村民又在桥北50米的河道上建造了一座单孔的石梁桥,定名为“太平桥”。桥宽2米,高2.5米,跨水3.5米;在朝北的桥栏上刻“源远流长”四字。太平桥既减轻了双邑桥的负荷,又便利了南北交通,适应了马家堰商贸集市发展的需要。

双邑桥,是余姚与绍兴区域的界桥,三镇双邑隔水相望,和谐共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