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金刚溪万年桥,历久弥新

宁波金刚溪万年桥,历久弥新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幸存的光绪十六年慈溪县官府《禁事碑》记载,金刚溪上通鄞县乌岩和余姚芝林、下鲍等山区,因大溪河大桥被风雨毁坏,经一批善士乐助捐资,于该年重修成九孔石桥,名“永年桥”。金刚溪万年桥,即大隐溪桥,几经洪水冲毁后重建此桥,桥墩上原建有金刚经塔,故名“金刚溪万年桥”。

宁波金刚溪万年桥,历久弥新

余姚市大隐镇,在余姚市城东24公里的姚江之滨。其地东接鄞州,北与宁波市江北区隔江相望。此处旧属慈溪县,现属余姚市。因旧志载有汉孝子董黯、大里黄公、晋天文学家虞喜、唐丞相林无隐、宋大学士舒亶、汪大猷等名人隐迹,故名“大隐”。

源于余姚洪山冷水罐冈的大隐溪,全长15公里,由西向东在崇山峻岭中蜿蜒而出,到了汪氏聚族而居的上磨、下磨、章山村之后,流经处地势平坦,溪面宽阔,幸而有桥沟通。

桥在大隐溪中段,而桥之下游,称金刚溪,又称大隐江。横亘于金刚溪下磨村东口的溪桥,曾是出入四明山的交通要道。据幸存的光绪十六年(1890)慈溪县官府《禁事碑》记载,金刚溪上通鄞县乌岩和余姚芝林、下鲍等山区,因大溪河大桥被风雨毁坏,经一批善士乐助捐资,于该年重修成九孔石桥,名“永年桥”。

但永年桥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又因洪水被毁,由乌岩村老人翁瑞元发起筹集资金,上海的宁波同乡会出资相助,翁老的两块毛竹山也捐出建桥,即今金刚溪上的“金刚溪万年桥”。在桥名旁,还刻有“甲子年里人重造”7个小字。这座9孔8墩无栏石梁平桥,微有拱起,全长近50米,宽2.4米。桥面由4块纵列的大石板平直地衔接,离水4米。桥孔跨水最宽5.6米。桥墩用长条石叠砌,上游迎水方设分水尖,中间两墩的仰天石雕有镇水鳌首,其中一个仰天石墩上还置有一座高1米的七角《金刚经》石经幢,至今经幢的莲花石座尚存。(www.daowen.com)

金刚溪万年桥,即大隐溪桥,几经洪水冲毁后重建此桥,桥墩上原建有金刚经塔,故名“金刚溪万年桥”。

金刚溪上原建有竹木桥,自光绪年间(1875-1908)改建为石桥后,人们在桥梁上下的环境治理和桥梁本身构筑中大下工夫。如在桥的上游溪滩,消除了枯枝乱柴,避免洪水时草木阻塞桥孔;将桥下溪床用块石护底,设过水滩,其范围上下长达20余米,以防止洪水冲刷桥基泥沙;在桥基和溪床上,打入铁桩和松木桩,又在桥墩背水方设条石为斜撑;在桥面石衔接处,36块石桥板用26枚元宝铁榫相连;桥的上下游近百米的护岸石堤和几道缓水堰坝,更使金刚溪万年桥抗御了80余年来的上百次洪峰的猛袭,仍巍然屹立于滚滚东流的大隐溪上。不幸的是,由于要建造旱溪口水库,所以这座老桥将整体迁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