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东古城宁波老桥,见证历史

浙东古城宁波老桥,见证历史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余姚古城城门既造,跨候青江之武胜桥也同时建成。为此,当年的武胜门和武胜桥必定留下了刀光剑影,痕迹斑斑。元代至正十七年,方国珍占据浙东,扩建姚城,在原址重建了武胜门和武胜桥。此后,在明洪武二十年、明嘉靖年间、清乾隆二十七年,武胜门和城门外的武胜桥都有过重修。不久拆城,而武胜桥依然幸存至今。武胜桥,又称大北门桥,出城过桥后,西北方通向上虞、方桥、泗门和姚北海滨,桥下的水路更是四通八达。

浙东古城宁波老桥,见证历史

东汉建安五年(200),舜江之滨的余姚始筑余姚城,成为崛起于浙东最早的城郭。东吴大帝任大将朱然为“余姚长”。姚城周一里,二百五十步,高一丈,厚二丈,开五道城门,其东为通德、西龙泉、南齐政,而北有二门,为武胜门和候青门。门外有候青江,为古姚城的北护城河。

余姚古城城门既造,跨候青江之武胜桥也同时建成。“武胜门,东晋隆安二年(398)十月,晋高雅之战孙恩于此,故名。”这是光绪《余姚县志》的记载。

公元400年,一度攻入余姚城的孙恩被刘牢之战败而出城。次年,孙恩又攻入城内,不久又一次被逐出武胜门。为此,当年的武胜门和武胜桥必定留下了刀光剑影,痕迹斑斑。元代至正十七年(1357),方国珍占据浙东,扩建姚城,在原址重建了武胜门和武胜桥。姚城是一座可屯兵的瓮城,与城北胜归山相距仅1公里。此后,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武胜门和城门外的武胜桥都有过重修。在明代嘉靖丙辰(1556),浙江总督、余姚令胡宗宪过武胜桥剿倭寇得胜往返,“武胜”之名名副其实。

民国22年(1933),由李姓等捐资,重建武胜桥。不久拆城,而武胜桥依然幸存至今。

武胜桥,又称大北门桥,出城过桥后,西北方通向上虞、方桥、泗门和姚北海滨,桥下的水路更是四通八达。(www.daowen.com)

武胜桥全长33米,宽3.5米,圆拱跨水达9米,拱矢高达5.3米,可通大型的舟楫。桥下的圆拱,采用7块一排的8组长条拱石规整砌筑,间以横条石。在桥墙部分的块石砌筑整齐有序,用以固定桥台的4条长石伸出2对镇水龙头鳌首。龙头下两副对联:“东西潮汐永通津;南北康庄常顺帆”。“武功怀归凯旋地;胜迹重新普济人。”

高高耸峙的武胜桥势如长虹,从桥台至桥顶如上一座小山。桥顶宽3.3米,桥堍宽4.4米,南北各有二十余级石阶,两边设桥栏,各有栏柱11根,其中有一根刻“信女李氏助顶一方“字样。桥面上的4栏柱原来刻有石狮子,今仅存残迹。整座桥的宏大气魄仍不减当年。

武胜桥,建于余姚市原武胜门外,纪念得胜归城的将士而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