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老桥:千年定桥鄞南冷月

宁波老桥:千年定桥鄞南冷月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鄞东姜山镇,方知定桥村在镇东5公里处,村中的一座三眼石拱桥名为“定桥”。“定桥”,原称“邓桥”,据成书于公元1227年的宝庆《四明志》称“邓桥,县东南二十五里”。而当时的鄞东姜山,多是一片盐碱滩涂,田野草木萧森,门前无蹄辙。千年古村定桥之南,有“邓桥广福寺”,始造于宋天圣四年,宋仁宗赐名“寿圣”。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改赐“邓桥广福”额。嘉靖三十八年《宁波府志》载,邓桥村改称为“定桥陈”村。

宁波老桥:千年定桥鄞南冷月

到了鄞东姜山镇,方知定桥村在镇东5公里处,村中的一座三眼石拱桥名为“定桥”。

“定桥”,原称“邓桥”,据成书于公元1227年的宝庆《四明志》称“邓桥,县东南二十五里”。在“万龄首界乡邓桥村”。而当时的鄞东姜山,多是一片盐碱滩涂,田野草木萧森,门前无蹄辙。

千年古村定桥之南,有“邓桥广福寺”,始造于宋天圣四年(1026),宋仁宗赐名“寿圣”。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改赐“邓桥广福”额。

嘉靖三十八年(1559)《宁波府志》载,邓桥村改称为“定桥陈”村。

陈氏最早迁入姜山一带是在晋代(265-420)。在明代时,“定桥陈“与“汇纤李”、“夹塘吴”、“回江傅”、“下水史”等村都是鄞东的望族名村。自清代至民国时期,定桥与桃江称“鄞南二大市集”。《鄞县志》记载,“定桥亦有出洋捕墨鱼者,妇女皆织布摇纱,机杼之声里巷不绝,一美俗也。”可见定桥两岸男耕(渔)女织,乐道于自食其力。

定桥村中的“定桥”,横跨于九曲江。这条直通奉化江的咸水江,发源于横溪道成岙,经云龙碶过定桥以后,又称铜盆浦江,俗称下江,全长14公里,均宽30米,水路向东与前塘河相接,可通东钱湖。西与同福汇港贯通,可到姜山。定桥地处鄞东水网之枢纽,咸潮在桥下时进时退,明代诗人王嗣爽在定桥畔作诗道:

春残谁报信,野寺楝花风。笋聚离根簇,兰滋泽畔丛。(www.daowen.com)

桥亭聊徒倚,潮水忽西东,海月还相促,飞痕印晚空。

定桥,原称邓桥,始建于宋。因桥旁广福寺定林和尚建此桥而名定桥。

星月荏苒,暑往寒来,定桥在清代乾隆丙辰(1736)、道光辛(1841)、宣统辛亥(1911)有过几次修缮。刻于桥栏上的文字“定桥“、"广福寺衲定林创建”还依稀可辨。由此可知,“定桥”替代“邓桥”与建桥寺僧定林有关。

“定桥”是鄞南水乡最大的三孔石拱桥,桥呈南北向,全长24米,桥面宽3.5米,桥堍宽4.3米,中间桥孔拱矢高4米,跨水7.2米,边孔跨水4.5米,可见“定桥”容得出入江海的渔船。桥面上有14块桥栏,16根桥柱,置2对变龙抱鼓石。南北各有石阶22级。如果乘船从桥下经过,会发现中心桥孔的顶部嵌有一块半米见方的云龙石雕。据当地村民说,昔日定桥北有定桥庵,南有广福寺,两头桥堍都有镇水石塔;当时之定桥两岸,桥上桥下。人来船往,履乌交错,别有一番繁荣的闹市风景

数百年斗转星移,沧桑巨变。1952年,铜盆浦阻咸蓄淡,改“下江田”为“上河田”,于1953年建成9孔大闸,使鄞东南40万亩农田受益。改革开改以来,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和内河航运的萎缩,姜山迅速崛起为鄞南的重镇闹市,相形见细的定桥村百米老街,更显得空前寂寞。曾承载过几十代人的“定桥”,躺卧于野芦丛生的河港中,每当风清月明之夜,只有冷冷的明月与她相依为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