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小浃江上的安乐桥的历史和特点

宁波小浃江上的安乐桥的历史和特点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规模较小的小浃江,源于鄞东金峨、太白,从鄞东平原的五乡,经九曲十八弯从大浃口旁的竺山入海,主流全长28公里,宽达50米。此后,小浃江东冈上游的10公里水域,包括下邵、丁家山至五乡的水网地带,碧水荡漾,皆成内河。道光二十九年,下邵村之西的小泱江上建造了一座沟通东西、陆路往来的“安乐桥”。安乐桥又称七眼桥,原由渡船过江,建桥后安而乐了。安乐桥未建成之前,人们靠渡船往返,该渡口称为“东陵渡”。

宁波小浃江上的安乐桥的历史和特点

浙江镇海,古称“狭口”,因有大浃江、小泱江由此入海而得名。规模较小的小浃江,源于鄞东金峨、太白,从鄞东平原的五乡碶,经九曲十八弯从大浃口旁的竺山入海,主流全长28公里,宽达50米。

小浃江,古属鄮县望海镇,曾是2500年之前的古鄮县入海之主道。直到公元589年,鄮县并入句章,县治迁到鄞西,但小泱江的海舶仍可长驱直入。到了1000年前的北宋,由于鄞东五乡碶的建成,制约了上游的水源,此时将仅从五乡硬至,夹口一段的江流称为小浃江。

宋代熙宁十年(1077),小浃江仍潮进潮出,航运农田尽受其害。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在小泱江流经的东冈山麓建造了东冈硬。此后,小浃江东冈碶上游的10公里水域,包括下邵、丁家山至五乡碶的水网地带,碧水荡漾,皆成内河。道光二十九年(1849),下邵村之西的小泱江上建造了一座沟通东西、陆路往来的“安乐桥”。

安乐桥又称七眼桥,原由渡船过江,建桥后安而乐了。(www.daowen.com)

安乐桥未建成之前,人们靠渡船往返,该渡口称为“东陵渡”。由于此地水急风大,渡船经常出险,故人们在此桥的南北桥额上刻“安乐”二字,以祈愿吉利。桥长达62米。中心微微拱起,用三块石板纵列铺砌,两旁护以石栏。6座条石叠砌桥墩,有木桩为基础,两头浑圆,以免舟船碰撞后损坏船和桥墩。每孔跨水5米,桥台离水4米,共7孔,故又称“七眼桥”。

安乐桥周围的水网,江滩如洋,河湾似兜,故地名中多以“洋“和“兜“称之。自明清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后,从鄞东至镇海南的小港有航船经小淡江和安乐桥相通。而走鄞东至镇海的陆路,则从五乡碶、丁家山、姚墅岙过安乐桥后,可经张家洋、姚家兜、符家汇至梅墟、衙前、镇海。在安乐桥之东,自南宋时期。邵氏从原籍河北涿县迁入下邵村,因桥而兴为市集,客商行旅昼夜不绝。随着近40年来陆路交通的发展,小泱江才渐渐冷寂。1963年,浃江大闸竣工,这使整条小浃江都成为内陆河。近几年来,从宁波城东通向小浃江口的通途路,经下邵村外,水乡的陆路小道更稀有行迹。小浃江上的安乐桥,曾肩负百余年的历史重任,如今也该静静地“安”而“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