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隐山下学士桥,历久弥新,蓝天映衬,是宋代大学舒亶的故里

大隐山下学士桥,历久弥新,蓝天映衬,是宋代大学舒亶的故里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隐山下的学土桥历经干年岁月,迎来送往,至今依然沐浴在蓝天丽日下,挺秀于春风夏雨中。学士桥,宋代大学舒亶的故里,桥由舒亶始建,故名“学士桥”。舒亶为乡人所周知,是因为大隐溪上的学士桥。学士桥下的大隐溪源于四明山,蜿蜓曲折长达24公里,主流宽达百米。学士桥,是一座有13个船形石礅的14孔石砌平桥。学士桥是余姚现存最长的古桥之一,已被余姚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大隐山下学士桥,历久弥新,蓝天映衬,是宋代大学舒亶的故里

大隐山下的学土桥历经干年岁月,迎来送往,至今依然沐浴在蓝天丽日下,挺秀于春风夏雨中。

清代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大隐山南入天台,北连四明,东山巧谢康乐烁药之所也;晋代虞喜三召不就,遁迹此山,因以大隐名之。”《洞天福地记》载:“大隐山,道教第六十三福地。”《四明山志》记载:大隐以大里黄公墓得名。据史料和实地考察发现,历代隐迹于大隐的有秦汉隐士夏黄公、东汉孝子董黯、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唐末五代丞相林无隐和林鼎父子、南宋汪大猷等,因而“大隐”名副其实。

学士桥,宋代大学舒亶的故里,桥由舒亶始建,故名“学士桥”。

舒亶,字信道,号懒堂。其人《宋史》有传。他在治平二年(1065)中进士,在王安石执政时被重用,曾出使河熙路,划分宋夏疆界,惩治反对新法者。元丰元年(1078),他代理监察御史。后由于变法失败,舒亶罢官;虽再起用,但已年近暮年,无心于朝政,遂隐居故里。他把家眷从大隐溪畔迁到明州城内月湖锦里桥,此后就钟情于山水,写有《舒学土词》、《舒懒堂诗文存》等著作。舒亶为乡人所周知,是因为大隐溪上的学士桥。(www.daowen.com)

学士桥下的大隐溪源于四明山,蜿蜓曲折长达24公里,主流宽达百米。雨后山溪水涨,大隐溪隔断明州城与余姚的陆道,当时,人们只可望而不可及。于是舒予亶出资兴造了这座桥,村人就以“学士”为桥名。

学士桥,是一座有13个船形石礅的14孔石砌平桥。整桥长70.3米,宽度为2米,桥南北各有石阶4级,造桥石料采用当地出产的“大隐石板”,铺砌在桥面上,纵向的28块巨大条石作梁,每块长6.2米,宽0.5米,厚0.3米,桥面中间再横铺石板,还刻有“五福捧寿”、“平升三级”等吉祥图案。桥墩用错缝叠砌,厚达1.2米,长5米,高近2米,迎水方有分水尖。此桥在清成丰四年(1854)按原样重建。由于桥墩稳定,桥面水平又不设栏板,故大雨后大隠溪洪水上涨,水可溢过桥面,起到良好的泄洪作用,从中足见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学士桥是余姚现存最长的古桥之一,已被余姚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