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自西来水过东,碧溪两岸一桥通。垂帘卖酒联成市,杨柳青青花自红。”这一首宋代诗人周睿的即兴诗把我们带到了千年之前的悠悠桃源。桃源溪上的“万安桥”,在现代文明的簇拥之中,依然挺秀耸立着!
据《鄞县志》和《桃源志》载:“桃源溪,武陵之下流也。”即在都西35里武陵山下的林村,今属横街镇。
万安桥,又称二洞桥,浙东唯一的双河廊桥,始建于宋。
桃源林村地处四明山东口,大雷山之水经桃源溪入广徳湖,又注入城内的月湖。林村南通奉化、北抵余(姚)慈(溪),宋代以来有万余人口,男耕女织,商贾云集;渔樵唱晚,百业兴旺。明代诗人杜复言赞道:“桃源鄞西首乡,林村域中巨镇,喜山川之秀,美人物之钟灵。”清代初年万斯同《鄮西竹枝词》写得更具体:“独喜林村蚕事修,一村妇女几家休,织成广幅生丝绢,不数嘉禾濮院绸。”桃源溪万安桥,曾承载过多少旅人往来,演绎过多少传说故事!在宝庆《四明志》中,万安桥称为“洞桥”,到了明代才更名“万安”,明嘉靖《宁波府志》称“万安桥,俗名洞桥,上有屋……”
在南宋初年(1127),随着鄞西“林村市”的形成,人们建造了廊屋桥。该桥用双孔圆拱,又因为桃源溪宽近20米,每年暴发多次洪水,故在双孔之间设一石墩牢牢扎根于溪床,迎水方的锋利分水尖能有力地抵御千万次洪峰的猛袭。至今,它仍安然无恙。(www.daowen.com)
鄞西万安桥桥廊
万安桥桥长16米,宽3.2米,是一座石墩双孔廊桥。双洞直径各5米,高3.5米的石砌圆拱映人水中,犹如两轮满月。桥上的16根木柱支撑硬山顶屋面,原有“桃源福地”匾额。人们可在桥上歇息、经商。我们偶然在桥上的一块长条坐石上发现有“至正”字样,推测它是670年之前曾经重修的记录。
在宋代,桥的南北曾有桃源书院、华源草堂、泗洲书院等,往来于桥上的著名文士墨客有王安石、张峋、曾巩、汪洙、舒亶、史浩、张孝祥、张即之、魏杞、吴文英等;在明代,建有杜、汪、周、臧、李五姓的“五府八宅”,更有沈明臣、沈一贯、王天选、杜璋、杨守随、屠滽、杨承鲲等进士、尚书和诗人。
明代王信睿《万安夜坐》诗中写道:“虹跨清溪有万安,危亭崎立倚天宽。夜来坐爱云月,吟县闲看水月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