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老桥-高山飞虹万年桥

宁波老桥-高山飞虹万年桥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东坡的这首诗中,将高而大的石桥比做“长虹”,而建于宁海县黄坛镇框坑村的万年桥则可称为“飞虹”。为期里水固,而名“万年桥”。高山飞虹万年桥。桥拱离水面的高度为10米,桥面中心净宽4.8米,而桥基宽达7.4米,整桥的长度达34米,故这座万年桥犹如一座上小下大的高大城堡,溪水从“城门”洞中流出,至今已240余年,桥体依然完好无损。万年桥又称榧坑桥,架设在两座山崖之间,天然、朴实无华,桥面上仅铺黄泥、卵石和石沙。

宁波老桥-高山飞虹万年桥

东海独来看日出,石桥先去踏长虹。

苏东坡的这首诗中,将高而大的石桥比做“长虹”,而建于宁海县黄坛镇框坑村的万年桥则可称为“飞虹”。这是由于框坑村地处海拔近600米的崇山峻岭中,雨后初晴,片片云雾在桥畔涌动,恍若置身于仙乡神都之中。

——宋·苏轼

万年桥,又称榧坑桥,桥下流水源于天台山,桥建于海拔600米的高山溪谷中,乱石雄叠。为期里水固,而名“万年桥”。(www.daowen.com)

高山飞虹万年桥。

万年桥所在的榧坑村,西通天台,北近新昌。从海拔近千米的望海网、蟹背尖流来的山溪在榧坑村汇成大松溪,山高水急、溪流曲折、水源充沛。千年之前这处高山腹地先后有程姓、章姓、夏姓、胡姓等迁人。其中程氏最先在宋代之前就居住于此。章姓于宋大观二年(1108)迁人;而胡姓在明洪武二年(1369)迁此。此地今有240户,近千村民,山上有2000余株榧树,有的树龄已有千年以上,树干合抱达5米,故村名“榧坑”。又由于村庄有两峰夹峙,一溪穿流,故又名“双峰”。万年桥就建于山溪的转角处,此处有天然岩基为依。有一块较为平坦的溪滩,水流比较平缓。于是民间桥匠选择在此以岩基山体为桥基,乱石起拱,建造了一座浙东第一的深山飞虹,沟通了宁海、天台、新昌的交通。万年桥是一座单跨达18米的乱石拱桥,建桥时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祈愿石桥永久牢固不圮,名“万年桥”。桥拱离水面的高度为10米,桥面中心净宽4.8米,而桥基宽达7.4米,整桥的长度达34米,故这座万年桥犹如一座上小下大的高大城堡,溪水从“城门”洞中流出,至今已240余年,桥体依然完好无损。仅仅用溪滩的卵石和山中的黄土,万年桥巍然稳固如山,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民间桥匠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建桥技术。

万年桥又称榧坑桥,架设在两座山崖之间,天然、朴实无华,桥面上仅铺黄泥、卵石和石沙。不设桥栏,而在桥面两边置不规则巨石为桥栏石。据村民介绍,建造这类“岙桥”,先要木工制成巨大的木圈,然后在木圈上堆砌卵石,黄泥沙石充填孔隙,经数月乃至年余,经雨淋日晒达到增强泥与石的自然粘合承压负荷,也包括压在桥顶的巨石,其实都有助于拱圈的结实。待拱圈逐渐成型后,再拆去木圈,“飞虹”就建成了。由于山区建桥的自然制约明显,而建造大型石拱,特别是乱石拱,每一块天然卵石的互相组合、砌叠都需要多年积累的经验,一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榧坑的万年桥从桥址选择、桥体叠砌、桥拱设计、桥面铺砌等毎一细节都十分严谨,这种巧妙而科学地利用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材料,利用垂直荷载的重量由拱体转向桥基两侧的山体支座,万年桥可说是浙东乱石拱桥之中最有代表性的佼佼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