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老桥的名气受高桥大捷所推动

宁波老桥的名气受高桥大捷所推动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桥书大捷,青史是还非。高桥之高,高桥之名,都从诗中的高桥大战引发,于是高桥与高桥之战就有了诸多是非评说。高桥,地处浙东运河古驿道的交汇处,南北桥额刻“文星高照”、“指日高升”故名高桥。该年年底,明州城内正准备过年,金兵4000骑,经高桥追来,踏上由张俊、杨沂中率领军民铺在桥上的草席,顿时人仰马翻。这便是宋金战争中的“高桥大捷”。

宁波老桥的名气受高桥大捷所推动

清议訾张俊,都缘杀岳飞

高桥书大捷,青史是还非。

月黑神兵杳,川红虏马肥。

仓皇航海日,护跸几旌旗。

——清·洪允祥《高桥》

这首由清代文士洪允祥写的《高桥》,在众多的古代同名诗中写得最好,脱颖而出。高桥之高,高桥之名,都从诗中的高桥大战引发,于是高桥与高桥之战就有了诸多是非评说。

通向杭雨运河的舟船从桥下驶向余姚江。

宁波城西望京门,曾有望京桥、大卿桥、西成桥望春桥等六座高高的拱桥,因有官船往来,桥下之河又称官塘河,河上的桥也都是官府监造的官桥。而高桥,在宋代宝庆《四明志》中记载:“县西二十里,绍兴(1131-1162)中重建。”如今幸存的高桥在明清各代都作过重修,桥顶上不同石质的桥栏和样式各异的石栏柱就是时代的印记。(www.daowen.com)

高桥,地处浙东运河古驿道的交汇处,南北桥额刻“文星高照”、“指日高升”故名高桥。

高桥之“高”,容得两艘官船并列交会,跨水10.3米,千砌石拱圈高6.8米,整桥长37米,由72组弧形条石叠砌成高高的圆拱。桥的基部宽6米,桥面高7.8米,东西各有33级石步阶,13对覆莲柱和2对抱鼓石、2对镇水鳌首,精雕细刻,气势不凡。而桥下,设有宽达1米的纤道,从甬城望京桥经此直到大西坝入姚江。

然而高桥之“高”,还包含在南北两副绝妙的桥额桥联之中——

南边桥额书“文星高照”,对联是“巨浪长风想见群公得意;方壶圆桥都从此处问津”。桥北桥额书“指日高升”,对联是“水涨春江双浆移来天上;月明波渚一珠点到波心”

读此桥额和桥联,无论是官员学子、商贩过客都会从心坎里欢喜。

高桥之出名,不是因为此地是古明州通向南宋京城及中原都会的必经要津,而是因为一场不寻常的战争。南宋建炎三年(1129)之冬,宋高宗率群臣过高桥,经明州逃亡海上。该年年底,明州城内正准备过年,金兵4000骑,经高桥追来,踏上由张俊、杨沂中率领军民铺在桥上的草席,顿时人仰马翻。这便是宋金战争中的“高桥大捷”。明州草席也从此称为“滑子”。然而,金将阿里浦卢浑与金兀术再次率重兵报复。正月初七,明州城内有人闻讯逃离,有人还在过年。在兵临城西之时,张俊竟弃城而逃去“护跸“”。正月十七,金兵在城内烧杀抢掠,明州城血流成河。这是明州建城史上的首次惨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