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现象学课程理论大师范梅南探究反思内容主要参考的是德国哲学家、批判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之一哈贝马斯关于知识维度的理论。哈贝马斯关于知识维度理论的基础是人类兴趣理论。哈贝马斯认为,兴趣引导知识,把主体与不同的客观对象相连,会产生不同的知识领域。人类的基本兴趣有三个层面:技术的、实践的和解放的。所谓技术的兴趣体现为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控制和操作外部环境,它通过工作媒介得以实现;实践的兴趣体现为主体间主体间运用言语进行相互交流,达成理解和协调社会行动,主要表现在探知潜藏于主体语言与行动表象下的主观观点和在其间对客观事件作观察方面;解放的兴趣体现为主体超越自身,是主体通过反思自身的兴趣倾向,形成关于过去经验怎样影响现实状态的认识,从而挖掘到自身自由的兴趣。哈马贝斯基于兴趣理论的基础而形成的关于知识维度的理论称作“知识构成兴趣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兴趣的差异性使人类对特定知识的理解彼此不同,表现为技术的(也称工具的)、实践的和解放的三个维度,与兴趣一一对应(见表8-1)。
表8-1 哈贝马斯知识构成兴趣理论兴趣与知识的对应
哈贝马斯对知识的三个层面的厘清使得人们对原本无人论及的反思内容有了进行深入了解的参照,范梅南据此推导出了教师反思水平的三个层次理论:技术的(technical)、实践的(interpretive)和批判/解放的(critical/emancipatory)。这个理论得到了后来的许多研究者的支持。三者的逻辑层次关系是:技术的反思是最初的反思,批判/解放的反思是最高级的反思,实践的反思居于二者之间。(www.daowen.com)
最初层次:技术的合理阶段。在这一层次,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观察,看不到教育及教学事件是存在疑问的。在这一层次的教师是基于技术层面的思考,主要是主体考察自身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方法、规范和有效地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也就是只考虑所教知识的技术应用,把基本的课程教学在原则上落实,看不到教学目标或者课堂、学校、社区和社会的背景中的很多不确定性。教师还不能根据理论和系统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反思,范梅南将此称之为经验—分析性的反思思维模式,这一阶段是反思的最低级层次。
中间层次:实践行动。在这一层次,教师能通过结合自己已学或内化的理论,超越了技术、表面合理性的层面,能看到教育教学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表现出教师个人对问题的偏见;处于这一层次或阶段上的教师开始注意区分教育目标背后的假设和原因,注意评价特定的教师行为所导致的教育后果;教师通过分析自己和学生的行为,以检查教育教学所面临的目标、任务,教师的教育选择依赖于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和信仰。教师并不是单纯地对客观结果进行简单描述,而是根据教师本人对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情境的主观知觉来解释结果,范梅南将此称之为解释学和现象学的思维模式,是反思的中等水平。
最高层次:批判的反思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以开放的意识,将道德和伦理标准整合在他们关于实践行为的论述中,教育教学活动目标、手段、环境、背景均被看成是不确定的,是众多可能性中进行的价值主导性选择,教师不带个人偏见地关注对学生发展有益的知识和社会环境的价值。范梅南对此定义为批判性辨证思维模式,代表了反思的最高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