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后,没有延续其对反思的最初研究。反思问题真正引起心理学界的瞩目,并继而成为该领域全球性热门话题是在认知心理学出现并得以繁盛起来之后。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类学习和认知除受具体、直接操作信息的认知策略的影响外,还被一个潜伏在主体内部的有组织的系统制约着,它监控着认知的过程,左右认知策略的发展水平。这个系统的运作表现实际上就是学者们曾经论及过的反思。
美国幼儿心理学家弗莱维尔(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在心理学界提出反思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反思后来被称为“元认知”(metacognition)、反审认知、反省认知和超认知等。目前,心理学界关于反思的普遍观点是:反思是人们关于自身认知过程、结果或与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如与信息或材料有关的学习特征的认知;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组成,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心理学不仅科学地界定了反思,挖掘出它的三种成分,而且还进一步阐释了这三种成分的内容,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元认知知识是人们对影响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方式的认知,内容涉及:关于自身认知本领与风格方面的知识,知晓自己的认知能力与特点,并能识“长”避“短”。一般而言,如果主体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懂得自己在学习特定内容上的局限或弱点,那么他就具备了这方面的要求。了解认知对象涉及认知材料、认知任务目的和认知活动的层次三个方面。关于认知材料,主体应知道材料的性质(即有无意义)、材料的新颖性(以此来决定主体学习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材料的分量、材料的结构特点和逻辑关系,以及材料的呈现方式。关于认知任务目的,主体必须明确不同的认知活动有不同的任务或目的,以便有目的地行动。关于认知的层次,主体能区分不同层次的认知活动,以判断和推导它们在难度上的差别。熟悉和自由运用认知策略不仅需要主体明确可用于特定活动的策略有哪些、怎样选择,还要对策略间的相对效度和每个策略的灵活度(即可随哪些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变化的幅度如何)有一定的把握。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在元认知活动中获得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二者互相影响,表现为肯定和否定两种情况,分别称为知的体验和不知的体验:当主体在反思中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认知合乎逻辑并且方法恰当时,主体就会获得一种以肯定的意识形态表征着的认知体验,这种认知体验就会滋生出兴奋和信心倍增的情感体验,进而情感再影响到认知体验……如此循环;而当主体发现以前的认知推导有误、方法不适时,就会产生颓丧和失望的心理认知体验,导致感情抑郁,甚至影响下一次的认知。元认知体验经历的时间有长有短,可能发生在一个认知活动持续期间,也可能发生在一个认知活动之前或之后。元认知调控是主体凭借元认知体验的力量运用元认知知识对认知活动不断进行评价、调节的过程,是元认知的核心。它涉及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在认知活动开始前,主体应确定认知目标,制定目标、挑选策略,构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接着,在认知过程中,主体要及时调整认知策略或修正目标;最后,在认知活动结束之际,主体还要评价认知结果,正确估计自己完成认知任务的程度,如果发现上有较大差异,应采取针对性强的补救措施,以便下一周期的认知能更准确地指向目标,并能有效地实现目标。(www.daowen.com)
在实际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这三个方面的成分相互关联和彼此作用。元认知知识可以帮助主体在认知活动中选择有效的监控策略,对认知任务进行科学的评价和修正;同时,它还可以引起各种认知体验,丰富主体的意识和理解容量。元认知体验是主体进一步行动的激活力量,它能够补充、删除甚至修改原有的认知知识,使其在同化、顺应中得到发展。元认知调控一方面是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直接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还直接制约着元认知知识的获得及其水平,在实际认知活动中,它与元认知体验结伴而行,难以分开,因而常被合起来冠以元认知监控、调节之名加以探究。
当代心理学对反思三种成分的提取以及它们彼此联系和制约作用的描绘不仅勾勒出反思微观的发生情境,充实了杜威关于反思过程的观点,而且还为反思理念指导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切入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