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现代主义学者认为,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建立在一个遵守共同规则,有着紧密联系的社会之上的。后来,孔子又总结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质型社会群体常常没有能力对那些给社会体制带来尴尬的不公正行为和排外行为进行批判。因此,意识本身也是在“和”即差异的刺激下产生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思想市场的律令。
长期以来,现代主义学者认为,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建立在一个遵守共同规则,有着紧密联系的社会之上的。中国儒学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同的观点、思想聚在一起,相互竞争,就可以生成新的思想;而把一样的东西加在一起,拒绝其他人的观点思想,就容易受困,难以为继。后来,孔子又总结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质型社会群体常常没有能力对那些给社会体制带来尴尬的不公正行为和排外行为进行批判。社会的改革常常是从对差异的认识开始的——是从经历过不同的不公正或以不同方式处置不公正的个体或社会群体的互动开始的。在与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判断体系的群体发生正面交锋时,我们总会从中受益。实际上,作为道德创造家的教师的内省智能和人际智能在这种经历中得到了提升。当教师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差异或自我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行为方式的不同时,教师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什么人。因此,意识本身也是在“和”即差异的刺激下产生的。
课堂是“思想的市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思想市场的律令。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就是对差异及其政治利益和认知意义的价值认可上,具体表现为孔子终其一生所践行的会话式教学上。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仅是众多的社会性地、历史性地建构起来的感知中的一种。随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将面临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将参与到其他方式的学习和观察中去。于是,学生的认识范围扩大了,差异扩大了学生的社会想象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包容度和对更美好世界的想象力,加深了对自身的理解,这将有助于学生探索自我身份的建构。(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话语与教师专业建构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