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元意识与身份建构:话语与教师专业建构

元意识与身份建构:话语与教师专业建构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慎独、修身而具有了的元意识的个人不会在任何的社会舆论、政府政策宣传中作为同谋,也就是“在不清楚信息的来源,什么信息可以正式发布,什么信息不可以正式发布,谁来发布信息,谁是听众的情况下,会拒绝对信息的合法性做出认可或否定。”这种微妙的内省思维活动,要求我们用批判的元视角关照课堂对话的实质(我们怎样与他人交谈?

元意识与身份建构:话语与教师专业建构

儒学的慎独(自我反思)探索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也就是探索儒家传统意义上的自我。当个体通过慎独在探索个人意义及其行为的起因时,就能意识到自己生命中的德性、主体性和创造性(选择和潜力)。通过慎独、修身而具有了的元意识的个人不会在任何的社会舆论、政府政策宣传中作为同谋,也就是“在不清楚信息的来源,什么信息可以正式发布,什么信息不可以正式发布,谁来发布信息,谁是听众的情况下,会拒绝对信息的合法性做出认可或否定。”没有这种修养的功夫,个人的生活就会受到世俗的偏见或所谓的常识或权势的束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信仰会钳制一个人的思想,使其不能再反思事物发生的根源,也不能再反思自身行为的道德、社会本质。我们经常是接受了16~20年的教育却没人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反思。这种正规教育总是忽视社会中出现的欺骗行为(包括那些不切实际、乏味的学科)所带来的影响。但是这些过程会在我们的身份形成和发展中留下痕迹。

教师们学着自我反思,也教学生学会自我反思,除了布置写“当……时,我感到……”这样的日记,作为道德创造家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激发学生相互研究各自的主体性,以此来拓展内在的认知边界。这种微妙的内省思维活动,要求我们用批判的元视角关照课堂对话的实质(我们怎样与他人交谈?)、课堂学习的本质(什么是知识?)、课程决定(我们需要学习什么?)和评价(我们做的有效吗?)。当思维得到提升,对话内容变得复杂时,学生开始思考他们的学校经验的道德及社会政治本质,质疑他们现有的价值观世界观是在为谁的利益服务,便开始过上德性生活。(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