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慎独在话语与教师专业建构中的实践与含义

慎独在话语与教师专业建构中的实践与含义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上文可以看出,践行天命,成人之道在于慎独的实践。慎独是历史上儒家进行自我道德主体性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种精神运动的形式;它坚信个人内部世界的真实性可以给予个人创造新的外部客观世界的力量,由此它又成为一种社会运动形式。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慎独的含义。

慎独在话语与教师专业建构中的实践与含义

任何文化的根基都建立在该文化对“现实和力量归属何处”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的文化回答是众神,有的认为是自然,还有的认为是传统。在当下科学的文化中,回答很明确:现实和力量归属于客体和事件构成的客观外部世界,所谓科学文化则是对这个外部世界的研究,而自我、心灵内部则犹如鬼火一般时隐时现、捉摸不定,被岩石般的现实所捕获,更不消说要成为变革外部现实世界的力量。教师作为技术抑或教师作为实践就是当下科学文化的生动写照。这样一种文化将教师职业根基建基于外部,使教师迷恋于控制外部世界的知识,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给其主宰其职业活动的力量,使教师从教学中获得自由。教师似乎被一种似乎能够达到的这一目标的技术所迷惑,教师抛弃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不能局限在技术或知识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理解,是一种精神的探求。教师不是外部力量的奴隶,而是拥有不可剥夺的内部力量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认清自己而找回自己的心灵?中国的儒学对个人的内部精神世界的强烈坚持,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需要回到儒学的“慎独”。《中庸》曰: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第1章第1节)(www.daowen.com)

由上文可以看出,践行天命,成人之道在于慎独的实践。慎独是历史上儒家进行自我道德主体性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种精神运动的形式;它坚信个人内部世界的真实性可以给予个人创造新的外部客观世界的力量,由此它又成为一种社会运动形式。通过对自我原初经验的反省、小心检视而生产出自我的道德主体又成为创造主体——创造自我、影响他人、改变社区并可参天地之化育;其次,通过慎独还能够创生儒家的德性之智——儒家的内省智能。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慎独的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