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必须终身修行,成为道德创造家

教师必须终身修行,成为道德创造家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人,是终其一生的修炼而成为人的;教师,是须终其一生来学习而成为师的。自我反思和内省作为教师日常功课的一部分,是时时进行着的。孔子作为学生和教师的一生,确证了儒学话语中的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成长是一个无休止的自我创造与超越的过程。

教师必须终身修行,成为道德创造家

儒学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学以成人,学以成师,人文化成。这道出了儒学的人之为人的根本——人,是一个开放的文化表达;也道出了儒学的德性智能观、文化智能观,是对当今流行的个体的先验智能观的根本超越。所以说,人,是终其一生的修炼而成为人的;教师,是须终其一生来学习而成为师的。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通过持续完整的过程来建构自己的人格。通过大体的自觉养成,这一过程包括了致力于自我实现的成人成己存在意义。这个无间断无止息的过程,是一个人终其一生的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认识的过程。自我反思和内省作为教师日常功课的一部分,是时时进行着的。在这个意义上,教师自我不是一个静态的实在论原子结构,而是一个始终在改变的动态、开放的过程。教师学以成人、成师的过程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我们观察孔子的本人生涯,就能理解儒家思想的这一层面。《论语》里面关于孔子自己精神发展的一段简短的自传式叙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作为学生和教师的一生,确证了儒学话语中的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成长是一个无休止的自我创造与超越的过程。当叶公问子路孔子为何许人也,子路不知道如何回答,孔子告诉他:“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孔子终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他看来,学不仅提升了他的德性之智,深化了他的自我意识,建构了他的德性主体,由此决定了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和怎样一个“师”——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批判性公共知识分子。(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