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儒学话语下教师形象:道德创造家

儒学话语下教师形象:道德创造家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既是道德的又是创造的,儒学话语中的教师是道德创造家。在这方面,我国儒家的思想是很有启示意义的,因为儒学作为一种道德形而上学,坚信道德创造性才是世界的本体。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若要坚持“道德创造家”的专业形象,坚守并忠实于教学生活的道德创造本性,必须使教师培养起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即自强不息、独立不羁、不趋炎附势、刚正不阿、忠实于自我和具有立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的、专业自主的独立人格。

儒学话语下教师形象:道德创造家

教育既是道德的又是创造的,儒学话语中的教师是道德创造家。

作为“道德创造家”的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并身体力行教师专业(教学)的性质与“道德创造”的内在关系。只有当教师把教学视为一种德性生活,置身其中的教师才能够具有更宽宏的生命关怀与社会伦理意识,才能够感受到教学交往中的一言一行可能潜藏的道德意义,作为德性主体的教师尤其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使他们会敏感地反省不同类型知识的价值,及其可能对于人的幸福的关联。

在这方面,我国儒家的思想是很有启示意义的,因为儒学作为一种道德形而上学,坚信道德创造性才是世界的本体。按照孔子的理解,道德创造性乃是内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并作为生命的根本与主宰,也正是“仁”的本质。只有德性创造才符合人的本质,也只有德性创造才能根本解释世界和建构世界。道德创造性究竟意味着什么?其一,道德作为世界的根据并创造着世界。因为天地万物或宇宙体现“诚”的品性,而这正是君子向自然效法的重要德性,人们以道德的方式创造了世界,同时这种方式也将天与人统一起来,在这种统一中人更加有力地确证了自身。所以,也可以说,道德最终塑造了人。其二,德性与创造应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或者可以说,德性的核心乃创造性,而创造皆是道德的。儒家倡导的“德性之知”深刻地表达了由知识上升为智能,进而创造作为真、善、美内在统一的过程。之所以说当教学成为德性生活,便可以担保师生养成道德的创造性,因为首先,德性生活本然是自由的,而自由恰恰是作为融合德性与创造的根源,没有自由便无法谈道德与创造。其次,德性生活使人置身于对生命意义关切的场域之中,而就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人的本质来说,道德与创造缺一不可。(www.daowen.com)

作为“道德创造家”的教师秉持教学主体生活的德性和创造性格,恢复教育的人性与自由,就能洞悉应试教育的非人性结构,澄明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我意识,把理智上受困的自我从异化的应试教育的压迫性结构中解放出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若要坚持“道德创造家”的专业形象,坚守并忠实于教学生活的道德创造本性,必须使教师培养起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即自强不息、独立不羁、不趋炎附势、刚正不阿、忠实于自我和具有立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的、专业自主的独立人格。让功利化的应试教育制度,在德性创造的人性化教育面前逐渐解体,并建构起更人性和更具创造性的教育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