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知识的个人形成与话语建构

教师知识的个人形成与话语建构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个人的基于生活体验的知识的含义可归纳如下。由此观之,教师专业成长基点由“经验”发展到“体验”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趋势,是教师专业成长哲学观的进步。它们既不能纳入教师职业最低要求所规定的专业知识,也不能量化成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将教师的精神从行为主义、实证主义或科学主义的知识的支配与控制的牢笼中超脱出来。

教师知识的个人形成与话语建构

教师个人的基于生活体验的知识的含义可归纳如下。“体验的知识”之“体验”是根植于人的精神世界,根植于人的传记情境中,着眼于自我、自然、社会之整体有机统一的人的“超越经验”。它揭示了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根本规定,也因而揭示了个性的根本规定。体验并不与经验对立,但它赋予经验以个性意义。“体验性知识”即“超越性知识”,它指向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的健全发展。它以个性发展为归依,因而是一种个性化成长。体验并不与“经验”、既有的文化模式对立,但只有在体验的个性追求中,经验、既有的文化模式才找到了意义之源。体验的心理学基础是“价值心理学”或“存在心理学”,这种心理学以“存在爱”“存在认知”为研究的核心。体验视域中的教师专业成长则真正实现了历史与现在、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科学道德艺术的统一。

从人类一般精神的背景看,从“经验”到“体验”,反映了一般哲学观的变迁历程。这种变迁体现了由对知识的追求转向对意义的追求,由对工具理性的追求转向了价值理性的追求,由对智能的追求转向对个性价值的追求,由对世界的控制能力的追求转向对与世界共同生存的追求。这种变迁也体现了东西方文明趋同、融合的态势。从教师专业成长理论的发展本身看,当“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到当代人本主义阶段之后,它已具有“体验性成长”的内涵。“人本主义的教师专业成长”在终极目的观上指向个体的独立自由,指向个性在完全平等基础上的交往,人与人之间是交互主体的关系,社会的本质是交互主体性人与自然之间也已不再是基于功利的控制与被控制、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交往关系、存在关系。由此观之,教师专业成长基点由“经验”发展到“体验”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趋势,是教师专业成长哲学观的进步。教师个人体验的提出还有教师教育家实践本身的背景,它呼应了世纪转换时期教师专业成长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对反思中国当前教师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自传研究、叙事研究现象也有启发意义。

“教师作为个人”是把教师作为完整的人而看待的,教师个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历史、生活、故事是作为本体而存在的,是专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自传则是通过将学习者主体价值提升而建构起来的。在这里,培养学习者完美的人性是教育自传的直接目的,知识只有当有助于达成此目的的时候(转化为个体存在经验,提升自我意识)才有存在意义。在这里,学习者自然是作为独特个性而独立存在的,社会变成了以被个体能动地变革和改造的组织。

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不确定性的方面是积极处理自我与周围环境(特别是学校)的冲突。这里所说的周围环境,不仅仅指物质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指自我与周围其他人的关系。这些经历和感受无法用既定的理论体系或研究范式来研究和归纳。它们既不能纳入教师职业最低要求所规定的专业知识,也不能量化成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在传统的经验主义研究范式的视野中,这些经历和感受是属于不确定性东西,是在研究时应该被删除或者应该被控制的因素,因此它们很难进入教师知识和教师经验的累积和再造,但是它们对于教师成长或者教师进行自我理解却是至关重要的。(www.daowen.com)

“回溯—进步—分析—综合”的方法是一个自传的策略。通过它,教师或许能够理解教师在学校中生活的本质,以及学校在教师生活中的作用。它是一个研究策略,这种策略能产生具有学校生活体验的特征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个体的知识,是一种坚持这类知识具有优先性、既定的理论体系或研究范式来研究和归纳的知识处于派生地位的观点。教育自传的方法与当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同,这不仅仅体现在程序中,而且体现在由此产生的知识中。这种知识明确阐明了其发展的认识论基础。它是植根于具体而不是植根于抽象中的知识。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通过自传而生成的这种个人知识促使教师不断向生活的新鲜感、新奇性与神奇感保持开放精神状态,恢复精神的形成性和转变性的能力,发展惊奇的能力,积极参与生活不断变化的创造性过程。将教师的精神从行为主义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知识的支配与控制的牢笼中超脱出来。因为那些知识遮掩了生活经验的新鲜性与不确定性,致使生活的灵性干涸。事实上从技术或实践角度出发的教师的学习、社会化、目标的知识掩盖了教师教育机构运用权力控制教师以及我们将自己的意志、价值观强加于教师这一事实。当教师不能达到这些机构的期待时,这些机构便祭出这种语言游戏:“评分、升级与证书或控制”来处理问题。于是,教师的自发性与创造性在规范性控制的语言中消失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由机构操纵的对教师的重新装备过程,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想象的能力和超越已有生活方式的潜力。自传的自我探究是一种精神旅程,即自我精神生活的转变性、超越性与创造性,意味着超出现在、超出现有的生活方式、超越自我,指向自我生存的超越性。

派纳将主体的“传记性情境”视为“生活连续体”的核心。所谓“传记性情境”即自我在其生活世界中的生活经验的记载。通过描述“传记性情境”,人们能客观地描述其体验,将注意焦点转向生活体验。教育自传使教师专业成长回归生活世界,将其专业成长奠基于活生生的体验与交往。

总之,教育自传对自我的探究是覆盖全人、自我主导、渗透人格的,亦即会带来行为、态度乃至个性的变化,其本质是意义的建构。作为教师的自我探究之旅,是不断改造自身的主体性斗争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而且是教师人格成长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