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润湿功的表达式-界面现象

润湿功的表达式-界面现象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润湿过程中,固体表面消失,固-液界面生成,此时,自由焓将发生变化,故可将这一变化作为衡量润湿与否的判据。由此可得该过程中体系自由焓降低值为﹣△Gs=Γs-Гl-Гsl 由式(5-1)可知,当﹣△Gs>0时,润湿过程可自发进行。将该式代入上述三式可得以下三类润湿功的表达式。

润湿功的表达式-界面现象

在润湿过程中,固体表面消失,固-液界面生成,此时,自由焓将发生变化,故可将这一变化作为衡量润湿与否的判据。上述三种润湿过程各自在不同的实际问题中起作用。下面分别讨论这些过程的实质及自发进行的条件。

(1)铺展润湿(Spreading wetting)。铺展润湿的过程如图5-1(a)所示,水在洁净玻璃上的自发铺展就属于这种润湿,其实质是固-液界面取代气-固界面的同时还产生了气-液界面。也就是说,在形成单位面积固-液界面的同时,减少了单位面积的固体表面,又新增了单位面积的液体表面。由此可得该过程中体系自由焓降低值为

﹣△Gs=Γs-Гl-Гsl  (5- 1)

由式(5-1)可知,当﹣△Gs>0时,润湿过程可自发进行。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系自由焓的减少等于该体系对外所做的功,即为铺展功Ws。若考虑润湿过程的逆过程,可得润湿功的另一种物理意义为:固体表面上铺展的液体收缩单位面积时所需要的功,即,使固体表面露出单位面积,同时液体表面和液-固界面消失单位面积时表面自由焓的增加。Ws愈大,自由焓降低得愈多,润湿愈容易。

(2)浸渍润湿(Immersional wetting)。浸渍润湿过程如图5-1(b)所示。纤维制品浸入水中产生的润湿属于此类润湿,其实质是将气-固界面变为液-固界面的过程,而液体表面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变化。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此过程的界面自由焓的减少(﹣△GI)可用下式表示:

﹣△GI=Гs-Γsl  (5- 2)

与铺展润湿相似,式(5-2)中界面自由焓的减少就是浸渍功WI,其物理意义是:将润湿纤维缝隙间的液体收缩,露出单位面积的固体表面时所需的功。WI愈大,浸渍润湿愈容易。

(3)附润湿(Adhesional wetting)。附润湿过程如图5-1(c)所示。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银,两者接触面上产生的润湿属于黏附润湿,其实质是将气-液界面与气-固界面变为固-液界面的过程,此过程中体系界面自由焓的减少(﹣△GI)表示如下:

﹣△GA=Γs+Γ1—Γsl  (5-3)

同样地,黏附润湿过程界面自由焓的减少就是黏附功WA,其物理意义是:减少单位面积固-液界面,并分别产生单位面积固体表面和单位面积液体表面时所需的功。WA愈大,黏附润湿愈容易。

在上述三个表达式中,均含有无法测定的Гs和Γsl,因此要设法从式中将其消除,如图5-2所示,根据水平方向受力分析,液滴在固体表面达到稳态平衡时,三个界面张力在三相交界线任意点上的合力为零,即

Гs-Гsl=Гlcosθ  (5- 4)

式(5-4)称为润湿方程,是T.Young在1805年提出来的,故又称为杨氏方程。将该式代入上述三式可得以下三类润湿功的表达式。(www.daowen.com)

铺展功:

Ws=﹣△Gs=Γl(cosθ-1) (5-5a)

浸渍功:

WI=﹣△GI=Гlcosθ  (5-5b)

黏附功:

W A=﹣△G A=Γl(cosθ+1)  (5-5c)

当润湿功为正值时,润湿才能自发进行。所以根据上式可得三种润湿过程自发进行的判据分别为

铺展润湿:ws≥0,θ=0°

浸渍润湿:WI≥0,θ≤90°

黏附润湿:WA≥0,θ≤180°

由此可见,只要测定Γ1接触角θ,就可判断某种液体是否能润湿指定的固体表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