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混合规则的引入:解析界面现象

混合规则的引入:解析界面现象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式(4-5)中各参数的不同特征,各参数的多组分混合规则如下所示。前已述及,参数At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参数At的混合规则中提出一个实验校正因子λ。所以,我们假定混合物单分子膜在压缩条件下发生挤出现象,其膜可以达到纯磷脂单分子膜的最大表面压。

混合规则的引入:解析界面现象

根据式(4-5)中各参数(Z,ALC,At)的不同特征,各参数的多组分混合规则如下所示。

其中,ZM,ALC_M,At_M分别代表混合物单分子膜对应的相关参数;xi,xj蛋白质-磷脂单分子膜上i或j组分的“残基”组成;Zi,Zj是纯组分i或j单分子膜对应的相关参数。前已述及,参数At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参数At的混合规则中提出一个实验校正因子λ。ALC_ij,At_ij是组分i与j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分别定义如下:

式中,ALC_ij,ALC_jj,At_jj,At-jj为纯组分i或j单分子膜对应的相关参数。(www.daowen.com)

对于一个含组分1和组分2的二元混合物来说,式(4-6)变为

基于以上三个方程和表4-3中的各参数的纯组分数据,可以计算得到不同蛋白质“残基”组成下的混合物参数ZM,ALC_M,At_M的值。另外,许多研究表明,SP-B分子和SP-C分子在高表面压条件下会发生有选择性地挤出,而当膜铺展时又重新插入PS单分子膜中。所以,我们假定混合物单分子膜在压缩条件下发生挤出现象,其膜可以达到纯磷脂单分子膜的最大表面压。换句话说,对于含有DPPC的混合单分子膜,πmax为70.5mN/m;对于含有DPPG的混合单分子膜,πmax为65.6mN/m。此外,实验校正因子λ的值与成膜物质和实验条件息息相关,所以它的值由实验数据得到,其取值范围为0.5~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