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不溶性单分子膜:界面现象中的重要发现

不溶性单分子膜:界面现象中的重要发现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和吸附膜一样也是单分子膜。这就是所谓的不溶性单分子膜。后人估计一茶勺油大约5mL,则Franklin得到的表面铺展油膜约厚2.5nm,与油分子的伸展长度差不多。这就是说,早在两百多年前Benjamin Franklin就制备了不溶物单分子膜。1899年,Rayleigh对Pockels点做出合理解释:可将表面膜想象成分子“浮”在水面上,在Pockels点时表面上的分子恰好彼此靠拢,故膜的可压缩性明显降低,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现在运用LB技术发展了分子组装术,并已成为开发新材料的重要手段。

不溶性单分子膜:界面现象中的重要发现

当两亲分子的疏水基大到一定程度,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以致其浓度小得可以忽略时,两亲分子的表面定向层不可能通过溶液表面吸附的途径产生。但此类物质可以通过在水面铺展的方法形成表面膜,称之为铺展膜(spread film)。它和吸附膜一样也是单分子膜。这就是所谓的不溶性单分子膜(insoluble monolayer)。

1765年,美国物理学家Benjamin Franklin在英国的一个名叫Clapham Common的小池塘水面上倒了一茶勺植物油。结果发现这一茶勺油在水面上可以铺展开,并使约2000m2的池塘水面波浪平服;但是再加更多的油时便不再铺展,在水面上形成漂浮的油珠。后人估计一茶勺油大约5mL,则Franklin得到的表面铺展油膜约厚2.5nm,与油分子的伸展长度差不多。这就是说,早在两百多年前Benjamin Franklin就制备了不溶物单分子膜。1891年, Pockels设计了第一个研究不溶膜的装置:浅盘、可移动的涂蜡障条,加上表面张力测定装置。当成膜分子平均占有面积A>0.2nm2时,带有脂肪酸膜的水表面张力很少变化;而当A<0.2nm2并逐渐减小时,表面张力显著降低。通常将该转变点叫作Pockels点。1899年,Rayleigh对Pockels点做出合理解释:可将表面膜想象成分子“浮”在水面上,在Pockels点时表面上的分子恰好彼此靠拢,故膜的可压缩性明显降低,液体表面张力降低。Langmuir和Blodgett还以不溶膜为基础发展了膜转移技术(LB技术),形成了层积膜,即LB膜。现在运用LB技术发展了分子组装术,并已成为开发新材料的重要手段。(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