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乾隆五难圆智僧:足智多谋,展现高僧气度

乾隆五难圆智僧:足智多谋,展现高僧气度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乾隆抬头一看,见圆智鹤发童颜,一对眼睛炯炯有神,颇有高僧的气度。乾隆走着山路,心有所得,便又问圆智:“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倒把我比上一比!”乾隆下山,圆智还得相送。走至山腰,乾隆忽然还想难他一难,就回头问圆智:“我上山时,你说是‘一步还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这可怎么说呢?”

乾隆五难圆智僧:足智多谋,展现高僧气度

一年秋天,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宁波城。有一次,他单身独人到了天童寺。乾隆上天童寺有两个目的,一来是瞻仰这个著名的“东南佛国”,二来是想会会该寺的当家和尚。他上次在杭州净慈寺因底毁和尚吃瘪,心里不舒服。这次在宁波城里,打听到天童寺的当家和尚圆智,又是个不事权贵的人,便有意寻隙,打算在圆智身上出出气。

圆智和尚很有才学,深通应变之理。他听说乾隆驾巡江南,到处私行察访,名山大川是必访之处,心里早有戒备。那日听小和尚来报,有如此这般的一个人前来天童寺,圆智就及早下山在山脚边等侯了。不一会,果见一个中年人头戴青缎小帽,身穿绸袍马褂,脚蹬双梁软鞋,大摇大摆地走上山来。圆智一见这人的走相,尤其是他帽上所缀的一颗“猫儿眼”宝石,断定是乾隆无疑,就悄悄地在他身前合十欠身,轻声说:“小僧天童寺住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乾隆抬头一看,见圆智鹤发童颜,一对眼睛炯炯有神,颇有高僧的气度。心想:既是圆智,必须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就马上面孔一板,说:“既知朕到此,为何不率领僧众,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有意亵渎朕躬,该当何罪呀?”圆智一听,心想这皇帝倒有些刁钻,一见面就想找岔儿。他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岂敢亵渎圣躬。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行,小僧若劳师动众,恐将引起游人瞩目,对圣上安全有所不便,故只小僧一人,悄悄相迎。”乾隆一听回答,就知这个和尚并非“好吃果子”,于是说:“说得有理,恕你无罪,前面带路!”

乾隆走着山路,心有所得,便又问圆智:“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倒把我比上一比!”圆智心里想:这倒不好比,比得不好,阖寺遭殃。脑子一转,有了。便笑笑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好比佛爷带你上天,一步还比一步高哩!”乾隆一听此话,心里可真舒服!转而一想,不对,圆智自比佛爷,把我当作小辈,上风被他占去。但又不便发作,便暂且沉默。

过头山门、二山门,来到了三山门。乾隆抬头一看,见山门上高悬着两只灯笼。一想有了,就问:“请问大和尚,这门上挂的是什么东西?”圆智想:乾隆熟读诗书,遍游各地,岂有不识灯笼之理!现在他明知故问,必有原因。原来封建时代讲究避讳。灯笼的“笼”字跟乾隆的“隆”字同音。你要是直接回答,那就犯了“忌讳”,轻则坐牢,重则充军。圆智仔细一想,清楚了,就不慌不忙地说:“启禀万岁爷,这两个就叫‘东西’!”乾隆一瞪眼说:“这算什么话,岂有东西就叫‘东西’的!”圆智说:“万岁有所不知,它们悬在门上,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故叫‘东西’!”乾隆见他不上当,只得另找话题。

乾隆一进天王殿,见弥勒佛喜眉笑脸地朝外而坐,就指着弥勒佛问圆智:“请问大和尚,他为何而笑?”圆智说:“启禀圣上,他是在笑贫僧命乖运蹇,身入空门,终日青灯木鱼,碌碌无为!”乾隆一听,好啊,有空子可钻了,就追问:“他不是也对着我在笑吗?照你说,莫非他也笑孤家碌碌无为?”圆智一听,不好!今天皇帝是盯牢我不放了,因为他是皇帝,我就处处让他三分,如今他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若不借机反击一下,事情就没完没了,于是开口道:“哪里,哪里!佛爷对不同的人笑,都有不同的含意。他对万岁爷迎面而笑,是笑你为民操心,以国事为重;不像世间凡夫俗子,气量狭窄,暗里藏刀!”圆智这一回答,弄得乾隆哭笑不得,明明在骂自己,但又找不出岔子。心想这个和尚确实多才善辩,如果再要难他下去不,自己难免吃亏更大。想到这里,就无心再游天童,穿过大殿,从后山返回了。(www.daowen.com)

乾隆下山,圆智还得相送。走至山腰,乾隆忽然还想难他一难,就回头问圆智:“我上山时,你说是‘一步还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这可怎么说呢?”乾隆想,上山是爬高,下山是落低,这个难题看你怎样回答。谁知圆智镇定自若,从容回答道:“如今万岁爷下山,好比如来带你下凡,后尘更比前尘高啊!”乾隆一听这个回答,打心里佩服这个和尚。比比自己,相形见拙,再也无心“恋战”便灰溜溜地匆匆归去了。

故事哲理

渊博的知识是论辩中据理力争,随机应变的法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