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管子思想:用于发掘和借鉴民族文化的价值

管子思想:用于发掘和借鉴民族文化的价值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子思想的应用价值是从其作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发掘利用当中体现出来的。管子思想的价值正在这里,它来源于实践,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社会发展中显现着它潜在的软实力价值。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根本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管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其品牌价值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支撑优势自然不言而喻。

管子思想:用于发掘和借鉴民族文化的价值

事物存在就必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不断被借鉴运用自然有其传续下去的必要性。管子思想的应用价值是从其作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发掘利用当中体现出来的。

自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1990年提出了“软实力”(或译“软力量”“软权力”)的概念以来,“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迅速传入中国,并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约瑟夫·奈的理论当中,当今社会的竞争,不仅要依靠经济科技等“硬实力”(Hard Power),更重要的还要依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产生的“软实力”(Soft Power)。软实力这一新理论的形成,使得国际关系学的认识和分析传统为之一新。从此开始,“民族文化软实力”这个由“软实力”延伸出来的理论概念,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术理论界人士的青睐,人们逐渐认识到,民族文化软实力才是参与社会竞争最强劲的可持续动力源,对有着丰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中华民族而言,尤其需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就其主流的发展而言,先秦时期儒、墨、道三家几乎涵盖了当时思想文化的全部。从对社会的影响层面来看,墨家本出于儒家,儒、墨约略归一。儒家文化重心在于告诉人们怎样做人,道家文化的重心在于告诉人们怎样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而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当中,是要做很多具体事情的,管子齐文化的重心就在于告诉人们怎么做事,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儒、道两家的空白。从儒、道、管这三家的产生先后来看,孔子墨子之前,老子在孔子之前,管子则在老子之前。这又恰好符合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即人类的一切历史都是从行动开始的。这就如同一个幼儿,他要首先学会走,然后才能懂得礼义廉耻与孝悌忠信的。所以,在管子的思想里边,儒家、道家的影子虽然都有,却无法将之准确地归于任何一家。这不仅仅是因为儒家、道家的学派分类是后来的学问,更重要的是,管子思想的全部是社会实践的总结。管子思想的价值正在这里,它来源于实践,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社会发展中显现着它潜在的软实力价值。这一价值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民族精神建设的优势支撑。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脊柱。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根本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秦汉以前在管子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墨、道几乎涵盖了当时文化的全部,秦汉以后,外来而儒学化的佛学替代了墨家文化,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成了儒、道双雄争霸的局面。而管子之学,则深深地融合在了儒家和道家文化的血液里。老子讲“道法自然”,孔子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其中的“道”,在国家管理的层面上看来,与管子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是基本一致的,强调的是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老子所谓的“自然”。这与齐文化的“尚功”与鲁文化的“尚德”等突出特点以及孔子对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也是基本吻合的。这种文化精神与管子提出的“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的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也是一致的。由此大致可以发现,管子的思想是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重要支撑,在民族精神建设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支撑优势。(www.daowen.com)

其次是竞争谋略体系的优势支撑。当代社会的发展,竞争无处不在,和谐竞争、共同发展,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大趋势。智谋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在齐鲁文化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典型的表现除却丰富多彩的军事智谋文化,就是以《管子》为代表的管理智慧。《管子》是依托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事实而形成的,是一种社会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甚至附会于历史事实之上的理论阐发与设想,都充满了理论与实践的智慧。这些智慧,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有四个突出点非常为后世称道,一个是“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在道德层面上确立了国家管理的根本问题;一个是确立了“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这样一个“政在顺民”的行政原则;再一个是形成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人才观念;还有就是“来天下之财”和“善用非其所有”的经济发展观。至于书中提到的诸如“官山海”“均地分力”“九惠之教”,等等,只不过是这些理论的具体措施而已。这些谋略,在老子、孔子及其他诸子的著作中是找不到的。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竞争谋略系统中的支撑优势是非常突出的。

再次是民族社会价值取向指导的优势支撑。整个管子思想在社会价值取向的选择上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重视社会事功基础上的道德文明,用管子自己的话说,就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因此而与西方文化观念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一定的交叉。西方文明重视功利,这也是近代史上一些人把管子看作西方文明源头的根本原因,但管子又在重视功利的同时重视到了社会公德,因而又与后来的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取得了一致。不过总体上看来,管子是站在宏观的国家利益层面上的,不管“尚功”“尚德”,并不拘泥于社会个体的“人”的得失。在社会实践的层面上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其他的社会价值取向,乃至西方社会所谓的现代文明中的社会价值取向所难以企及的。《荀子·王制》篇中在分析人与禽兽的区别时说:“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他看到的也是人能够形成集体的强大力量。管子把社会管理的着力点放在对于人的社会群体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导引上,其对民族社会价值取向指导的支撑优势,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然有着突出的借鉴利用价值。

最后是民族文化品牌的优势支撑。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就中国而言,华夏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与之相伴生的中国古代文明还有东夷文明和苗蛮文明。这三大文明逐渐交流碰撞,混而为一,一直延续至今,是世界人类文明中唯一生生不息而延绵发展至今的文化体系。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靓丽品牌。管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其品牌价值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支撑优势自然不言而喻。不管是管子其人还是《管子》其书,都是响当当的民族文化品牌,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关键是在中国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中,类似于管子这样的民族文化品牌可谓众多,管子这个品牌在这些众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中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展现着什么样的支撑优势。管子这个品牌,笼统地说分两部分:管子其人以其辉煌的“合诸侯匡天下”和“尊王攘夷”的事功而名垂青史,这是一份无可匹敌的历史贡献,是老子、孔子等民族文化品牌所不可及的;而《管子》其书所潜在的理论价值,尤其“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社会管理意识,如同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意识一样,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理论上也形成了对民族文化品牌的支撑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