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管子《论管子》:国家矿产与海洋资源统一管理及垄断经营政策

管子《论管子》:国家矿产与海洋资源统一管理及垄断经营政策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文出处及大意:管子提出的所谓“官山海”,实质上指的就是国家矿产资源与海洋资源的国家统一管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管子实行的“官山海”变革,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对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实行垄断经营的政策。[9]新兴的铁器生产与销售显然受到了盐业垄断经营的影响,随即在齐国产生了“官山海”的垄断经营政策。

管子《论管子》:国家矿产与海洋资源统一管理及垄断经营政策

原文出处及大意:

管子提出的所谓“官山海”,实质上指的就是国家矿产资源与海洋资源的国家统一管理。从当时的齐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情况来看,所谓矿产资源的国家统一管理,主要指的是铁的生产与销售,海洋资源的国家统一管理主要指的是食盐的生产与销售。这一理论与实践,主要见于《管子·海王》篇的记载: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藉于台榭何如?”管子对曰:“此毁成也。”“吾欲藉于树木?”管子对曰:“此伐生也。”“吾欲藉于六畜?”管子对曰:“此杀生也。”“吾欲藉于人,何如?”管子对曰:“此隐情也。”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

桓公曰:“何谓官山海?”管子对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策。”桓公曰:“何谓正盐策?”管子对曰:“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历也。盐百升而釜。令盐之重升加分强,釜五十也。升加一强,釜百也。升加二强,釜二百也。钟二千,十钟二万,百钟二十万,千钟二百万。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禺策之,商日二百万,十日二千万,一月六千万。万乘之国,正人百万也。月人三十钱之籍,为钱三千万。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今夫给之盐策,则百倍归于上,人无以避此者,数也。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令针之重加一也,三十针一人之籍。刀之重加六,五六三十,五刀一人之籍也。耜铁之重加十,三耜铁一人之籍也。其余轻重皆准此而行。然则举臂胜事,无不服籍者。”

桓公曰:“然则国无山海不王乎?”管子曰:“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国雠盐于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我未与其本事也,受人之事,以重相推。此用人之数也。”

这段文献的大意是说,齐桓公管仲说要开征房屋税、树木税、牲畜税、人头税,管子不同意,建议用国家专营山海资源的办法代替这些税赋的征收。所谓国家专营山海资源,就是说,靠山海资源成就王业的国家,就要注意使用征税于盐的政策。“十口之家就是十人吃盐,百口之家就是百人吃盐。”食盐是人的生活必需品,只要利用好食盐价格的调控,就会有很高的税收,不必征收杂税。只要吃盐,就得交税。假设君主下令对全国大人小孩直接征税,那就一定会引起全国上下一片叫喊反对。假若国家垄断食盐销售,仅仅把价格稍稍提高,人们并不会有什么感觉,但百倍的税收归于君主了,而且哪个人都无法规避。同样,每一个妇女必须要有针和剪刀,每一耕者必须要有犁、铧和锄头,每一个修造车辆的人,必须有斧、锯、锥、凿。如果国家垄断铁的生产与销售,把铁制品的价格稍稍提高,不仅每一个使用铁制品的人都要增加交税数量,而且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缴税额度,国家的税收同样也会大大增加。有山海资源的国家把山海资源的生产与销售控制好,国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巨大税收;国家没有山海资源的,可以进口别国的山海资源,而国家垄断价格,同样也可以从此控制国家税收。

变革要点:(www.daowen.com)

“官山海”的变革要点是国家实行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国家垄断,以此而实现国家税收征收数量的增加和征收种类的减少与隐蔽。

变革的价值与意义:

齐国地区的食盐生产与销售是古已有之的传统。考古学家通过2007年的考古调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鲁北沿海地区是殷墟时期商王朝的制盐中心这一认识,并首次确认了东周时期的制盐工具和遗址群。[4]在渤海南岸地区的滨海平原上发现了“十几处规模巨大的商周时期盐业聚落群。这些遗址群出土的器物中,几乎全是制盐工具盔形器”[5]。考古的发现证明,中国古代盐的生产、使用和盐业经营有着很早的历史,齐国地区早在殷墟时期就已经成为商王朝的盐业生产中心。《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说,姜太公在这里封邦建国之初“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实际上采取的就是对这里的盐业生产聚落群的一些鼓励措施。由于采取了这些鼓励措施,使得这里的盐业生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齐国经济水平由此得到了较大提升,齐国遂很快成为大国。在齐国,大约在姜太公之后,盐业的生产一直是一个传统性的重要产业,对齐国的发展是重要的经济支撑。正因如此,到了春秋时期管子改革,提出“官山海”,对盐业的生产与销售实行国家垄断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齐国,铁的生产同样有着比较早的历史。学术界的研究认为,“我国的铁器时代始于公元前8世纪初的两周之际,或者说春秋时代的开始也就是我国铁器时代的开始,其标志是中原地区人工冶铁的发生,块炼渗碳钢技术、液态生铁冶铸技术的发明,全铁制品的出现,以及冶铁地域的初步扩展”[6]。在有关齐国的考古发现中,关于春秋时期铁器的发现也十分丰富,其中不乏春秋早期偏晚、春秋中晚期、春秋晚期的铁器[7];在文献当中有关齐国铁器的记载也不少,《管子》《国语》《山海经》中都有明确记载。[8]这些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可以说明齐国冶铁技术在当时诸侯国当中所处的先进水平。正因为先进,所以才有垄断价值,又正因为具有较高的垄断价值,所以才能在管子推行的变革中得以被充分地利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管子实行的“官山海”变革,实际上就是一种国家对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实行垄断经营的政策。盐业生产销售的垄断,是在原有传统盐业聚落群生产基础上的强权干预,《管子·小匡》以及《国语·齐语》中记载的“关市几而不征”,就是一项主要针对盐业销售的鼓励性政策。[9]新兴的铁器生产与销售显然受到了盐业垄断经营的影响,随即在齐国产生了“官山海”的垄断经营政策。管子的这一变革措施,对后世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其基本的价值和意义突出表现在,在以强权政治干预经济管理的运行模式的创立方面,享有筚路蓝缕之功,为后世社会树立了一个垄断经营的楷模。虽然对于铁器的垄断管理伴随着铁器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而不得不放开了,但由于食盐生产独特的资源优势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性,因而对于盐业的垄断经营,自管子以来的两千多年始终得到了强权政治的垄断干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会产业垄断发展历史。翻检《中国盐业史》[10],春秋以来的盐业生产与销售,都离不开“垄断”这两个字。在“垄断”的旗帜之下,盐业的生产与销售,既是君主专制的供养母乳,更是欺骗压榨劳动人民的千年不朽的机器。这种盐铁生产销售的产业,无异于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大型企业。从国家支柱产业的发展层面上看,管仲的这一改革举措有着开创性的筚路蓝缕之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