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论管子:管蔡之乱的过程与结果》

《论管子:管蔡之乱的过程与结果》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蔡之乱”为管氏家族的发展带来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此,我们从“管蔡之乱”的大致过程和基本结果来加以简要分析。关于“管蔡之乱”的过程与结果,史书记载并不复杂,基本情况大致相同。“管蔡之乱”的主谋是管叔鲜,蔡叔度只是随从而已。躁动一时的“管蔡之乱”就此而宣告结束。也就是说,周公旦平叛“管蔡之乱”用了两年的时间。

《论管子:管蔡之乱的过程与结果》

“管蔡之乱”为管氏家族的发展带来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此,我们从“管蔡之乱”的大致过程和基本结果来加以简要分析。

关于“管蔡之乱”的过程与结果,史书记载并不复杂,基本情况大致相同。常见的主要有三处文献记载比较明确,这三处记载,一是《左传·定公四年》的记载:

管蔡启商,惎间王室。王于是乎杀管叔而蔡蔡叔,以车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改行帅德,周公举之,以为己卿士,见诸王,而命之以蔡。

二是《史记·管蔡世家》的记载:

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封季载于冉。冉季、康叔皆有驯行,于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冉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天下

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余五叔皆就国,无为天子吏者。

蔡仲卒,子蔡伯荒立。蔡伯荒卒,子宫侯立。宫侯卒,子厉侯立。厉侯卒,子武侯立。武侯之时,周厉王失国,奔彘,共和行政,诸侯多叛周。

三是《史记·鲁周公世家》的记载:(www.daowen.com)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综合这些文献的记载信息,对于“管蔡之乱”的发生、发展以及基本结果,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基本勾勒:

“管蔡之乱”是由管叔鲜和蔡叔度发动的。事件发生后,当即引起了周王室的高度重视。天下未稳,武王去世,成王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旦作为“把大钺”的首席辅政大臣,面前出现了两个重大的难题,先是面对“兄终弟及、传子、传嫡和传贤”的王位继承选择怎么处理,然后就是“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引发天下大乱。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重大难题,周公旦表现出了义无反顾的担当。他采取果断措施,让武王襁褓中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周成王,自己站出来摄政,让儿子伯禽到封地鲁国去代行管理,自己则全心全意代行成王职责。本来这样安排是为了防止因武王的死而引发政局动荡,孰料就在这时候管叔鲜主谋发动了“管蔡之乱”。

“管蔡之乱”的主谋是管叔鲜,蔡叔度只是随从而已。“管蔡之乱”打出的名号是周公旦摄政“不利于成王”,利用的势力是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及商纣王生前势力范围内的中流砥柱淮夷。武庚对于殷商遗族势力的管辖权是武王赋予的,管叔鲜与蔡叔度关于武庚殷商遗族管理的监督权也是武王赋予的,而其中自然包含有周公旦的意见。按说武庚也好,管叔鲜、蔡叔度也好,都是理应高度维护周武王的中央政权的,因为他们也是周武王剪灭商纣王的既得利益者。可是,周武王刚死,他们就发起叛乱,于情于理不合,周公旦必然也是勃然大怒,当即对这起非常事件采取了果断措施:一方面“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以周成王命令的名义,兴师开始了平叛行动。另一方面,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在周族东进逐步灭商的过程中,东部的夷族势力曾经对牵制商纣王的势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左传·昭公十一年》就有“纣克东夷,而陨其身”的记载。管叔鲜、蔡叔度鼓动武庚叛乱率领的淮夷势力与姜太公师尚父的封国所在的齐地,都属于东夷的范畴。东夷地区深受海洋文明和渔猎文明的影响,历来较难管理。周公旦摄政的周王室对姜太公的战略部署意图很明确,就是让自周文王、武王以来都忠心耿耿的师尚父姜太公镇守东夷地区的东北部区域,给了他很大的自主权以实现对这一地区的有效控制,“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周公旦则率部直接在淮夷地区对管叔鲜和蔡叔度的叛乱行为进行平叛。

周公旦指挥的平叛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大军一出,叛乱很快就得到了平息。最后处理的基本结果是:武庚是殷商遗族,又是周武王任命的首领,没有感恩周武王之行,反而有了反抗周王室之实,显然是新兴的周王室政权不可容忍的,周公旦就以发动叛乱罪将其杀死了;对于管叔鲜,虽然他不顾王室大局,忘恩负义,主谋叛乱,但毕竟与周公旦是同母兄弟,又是周公旦的兄长,行为虽然不当,兄弟情义还在,因而周公旦只是将其杀死而已,并没有让他担当叛乱的罪名;而对于蔡叔度,他只是一个随从而已,有过但过不至死,因此只是罢黜了他的封赐,把他流放到另外的一个地方去了,在流放的时候,还给予了尽可能好的照顾:“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对于管叔、蔡叔所监管的这个殷商遗族居住地区,最高的管理者首领被杀死了,监督管理者或被杀或被放逐,也没有了,周公旦干脆就把这个地方的殷民一分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躁动一时的“管蔡之乱”就此而宣告结束。

“管蔡之乱”之前,管氏家族由于管叔的分封而奠定了家族发展的基础,“管蔡之乱”之后,管叔的被杀,毫无疑问为管氏家族的发展带来了灭顶之灾。从管叔、蔡叔得以分封,到管叔被杀,时间很短,周武王即位当年分封管叔、蔡叔,二年病逝而管蔡叛周,《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是“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也就是说,周公旦平叛“管蔡之乱”用了两年的时间。管叔、蔡叔在殷商遗族聚居区最多也就是五年的时间。由此我们可知,所谓管氏家族的发展,这时候只不过是一个草草的开始而已,至于后来的发展是如何跨越过管叔鲜被杀这一灭顶之灾的,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