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管氏家族的起源与周武王及管叔鲜密切相关

管氏家族的起源与周武王及管叔鲜密切相关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王开始大封诸侯,封其弟叔鲜于管,于是便有了管氏的开始。从上述的文献来分析,在这个庞大的管理体系的组建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是与管氏家族的起源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的问题是,周武王是看重管叔的。以国为氏,也便有了管氏的起源。因为管叔鲜与周武王同属一姓,周武王之姓追根溯源为姬姓。也就是说,姬姓管氏的起源,应当从公元前1045年的管国分封开始,姬姓管氏的始祖是管叔鲜。

管氏家族的起源与周武王及管叔鲜密切相关

管氏出于姬姓,源于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诸侯大军推翻了商纣王政权,商王朝灭亡。武王开始大封诸侯,封其弟叔鲜于管,于是便有了管氏的开始。《史记·周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纣走……自燔于火而死。……武王至商国……其明日,除道,修社及商纣宫。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左]右毕从。毛叔郑奉明水,卫康叔封布兹,召公奭赞采,师尚父牵牲。……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享祠于军。……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周武王在剪灭商纣之后迅即开始了建立新政权的管理体系组建工作,形成了新的政权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组建的大致情况是:

周武王身边的人分三类:一是“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二是“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三是“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

对殷商遗民的管理:一是分封商纣子禄父管理殷之余民;二是委派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监督管理禄父对殷之封地的治理;三是命召公释放被商纣王囚禁的箕子,命毕公释放被商纣囚禁的百姓,大力彰显商容那个地方的美德,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物,以赈贫济困,命闳夭加固比干之墓。

对诸侯的分封:一是“追思先圣王”,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二是“封功臣谋士”,第一封师尚父于营丘,曰齐,第二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第三封召公奭于燕,第四封弟叔鲜于管,第五封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www.daowen.com)

从上述的文献来分析,在这个庞大的管理体系的组建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是与管氏家族的起源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的问题是,周武王是看重管叔的。《史记·管蔡世家》记载说,周武王的同母兄弟有十人,分别是:长子伯邑考,其下依次为:二子武王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因为长子伯邑考早死了,“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所以文王让次子发为太子,继承了王位为武王。武王即位后,周公旦的地位就凸显出来了,武王不仅让他在自己的身边与毕公一同“以夹武王”,而且在受封的“功臣谋士”中,周公旦仅次于姜尚,名列第二位。而管叔鲜少于武王长于旦,蔡叔度少于旦长于振铎,武王就“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在受封的“功臣谋士”中列第四位和第五位。显然,周武王在重视兄弟情谊的同时,也是非常看重管叔鲜的,不然不会把监督管理殷之遗民的重任交给他。武王让“叔振铎奉陈常车”可能与他的年龄以及品行、能力密切相关,属于重点培养对象或后备干部之类。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武王对管叔鲜有着一定的戒备心。如何管理殷之遗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按照《尚书大传》中的记载,周武王采纳了周公的建议,“武王伐纣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周公曰:‘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私,惟仁之亲。’”让殷之遗民继续留在原居住处,命其旧有首领纣王之子武庚继续充当其首领而肩负领导之职,管叔、蔡叔负责辅佐监督。武王在接受周公旦的建议的时候,至少在形式上是相信管叔、蔡叔的。但尤其对管叔,显然又有着一定的戒备之心,原因就是其父亲文王对他就有些不待见:“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的时候,实际上是跨越了排行第三的管叔鲜,重用了排行第四的周公旦。文王的做法对武王不可能不产生影响,管叔鲜对父亲文王的做法也不一定没有看法。这两点综合作用,武王就会对管叔鲜产生一定的戒备之心。正是这个“戒备之心”,最后导致周公旦不得不把管叔鲜杀掉了。

从周武王封其弟叔鲜于管、叔度于蔡“相禄父治殷”的时候开始,便形成了“管国”。以国为氏,也便有了管氏的起源。至于武王为什么把管叔鲜的封国称之为“管”,《今本竹书纪年》“周武王”下有:“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或作牧)野。……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命监殷,遂狩于管。”由此来看,牧野之战时期就有了“管”,灭商之后,武王随即让武庚在管地延续了商纣的宗祠,所以才会有武王“遂狩于管”的记载。因此,管国之称为“管”,诚或如郭沫若在《卜辞通纂》中对齐国为什么称之为“齐”的解释那样,“齐当即齐国之前身,盖殷时旧国,周人灭之,别立新国而仍其旧称也”[1]。若确如是,武王分封管国的时候,是因为这里在殷商时期原本就有一个“管”的旧称,武王分封管国正是沿用了旧有的名称。看来这个管国是在商代的时候就有的,至于为什么称为“管”,这就不得而知了。但从管叔鲜开始的这个“管氏”,是由姬姓而来的。因为管叔鲜与周武王同属一姓,周武王之姓追根溯源为姬姓。所以,管叔鲜为姬姓管氏。

周灭殷商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046年,参照《史记》中的相关记载,武王分封是在灭商之后就开始的,且管叔鲜、蔡叔度是与姜太公、鲁周公同期分封的。《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武王克商二年就病倒了,《今本竹书纪年》说他这一年“遂大封诸侯”[2]。看来管叔、蔡叔的分封,也应当在这一年,也就是说,管国的正式建立,应当是在公元前的1045年。也就是说,姬姓管氏的起源,应当从公元前1045年的管国分封开始,姬姓管氏的始祖是管叔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