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匡天下,功业恢宏,从发展齐国和拱卫王室两个方面,在中华民族发展和华夏文明进步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对此,先秦史籍和众多文献当中多有记载。其中《春秋》三传、《国语》等文献中都有比较翔实的资料,《孟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文子》《列子》《鹖冠子》等相关内容的记载也比较丰富。孔子在《论语·宪问》篇中对管仲的业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些记载反映出来的基本事实是,《管子》正是在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匡天下恢宏业绩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管子的卓越事功,便没有《管子》的产生。
关于《管子》的产生及其过程,学术界至今莫衷一是。如果从其思想内容的产生算起,最初的端点当然是在春秋时期的桓管称霸过程中,因为管仲的思想在桓管称霸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充分的传播,而且有了成功的实践。管子的思想理论是在管子的治齐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这实在就是《管子》这部书得以形成的最坚实的基础,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如果要从思想流传的出现来看,大约最晚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形成了,其证据就是《韩非子·五蠹》篇所说的:“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韩非子在这里所说的“管之法”,显然就是指的早期的《管子》,虽然这肯定不是今见《管子》的全部,但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管子》在这一时期的真实存在。(www.daowen.com)
因此,对于《管子》的产生问题,千百年来基本的共识应当是这样的:《管子》产生的基本根据是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匡天下的恢宏业绩,根本的思想源头是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匡天下的理论和实践,现今见到的最早《管子》的成书记载,最晚是在战国晚期的《韩非子》中开始出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