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校文】
学学半 沈廷芳《十三经注疏正字》:“上‘学’字经[1]作‘教’。”
【注音】
自强 《经典释文》:“强其丈反,又其良反。”吴澄《礼记纂言》、陈澔《礼记集说》:“强上声。”按:从其良反,音qiáng。
相长 《经典释文》:“长丁两反[2]。”按:长音zhǎng。
学学 《经典释文》:“上‘学’胡孝反,下如字。”岳本[3]:“上‘学’胡孝反,又音教。”按:从胡孝反,音xiào。
【释义】
嘉肴 嘉,美好。《尔雅·释诂》:“嘉,美也,”熟食为肴,与“殽”同,鱼肉之类。嘉肴,意思是好菜。
旨 美味。
至道 主要指封建社会最高的政治和道德规范。简义为深远的道理。
自反 反躬自问。《孟子·离娄下》:“则君子必自反也。”王夫之解释:“自反者,求诸己。”
自强 鞭策自己努力于进德修业。《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学学半 “学学”,上“学”字《古文尚书》作“敩”,音效,是教的意思。《国语·晋语》:“顺德以学子。”韦昭注:“‘学’,教也。”(金文《师嫠殷铭》有“在先王小学女”句,杨树达说“学”当读作教,见《积微居金文说》)。下“学”如字,是习的意思。“敩”与“学”原是一字一音一义,《说文》“敩,觉悟也”,又“‘学’,篆文‘敩’省”。清吴玉搢的《别雅》也说:“敩学,学者也。”《古文尚书》则分“敩”与“学”为二字二音二义。如“惟敩学半”,孔安国传“敩,教也”;《盘庚》“盘庚敩于民”,传“敩,教也”。即“敩”与“学”二字又有音义之别。
至于 “半”,《说文》:“半,物中分也。”其实,“半”训分,也训含。《周礼·朝士》“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郑注:“判,半分而合者。”《地官·媒氏》“掌万民之判”,注:“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据此解释“学学半”,则“敩”与“学”二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www.daowen.com)
“学学半”是对教师说,还是对学生说?历来各家也有不同看法:一是对教师说,如郑玄“学(教)乃益己之学半”;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其《书序上》疏“学学半”,引注为“己之学半”,虽文义不完全,亦可知为对教师而言。另一是合师生说,如明王恕“师友之所及,学者止得其半”,民初姚明辉“言效师半,自修亦半,毋专恃师教也”。按“学学半”与“教学相长”句相连,应是合师生说,姜兆锡所谓“教人与教于人皆相长益”。但此“相长”之间,教乃是主旋律。学由教来,教为主导,自唐至清学者多主此说。教育的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就靠教师发挥其主导的作用了。
【译意】
虽然烧了好菜,不经过品尝就领会不到它的美味;虽然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学习钻研就领会不到它的奥秘。所以说,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知识不够;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己教学质量不高。懂得不够,便能督促自己去加紧学习;懂得不多,便能鞭策自己去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兑命》篇说“教与学一方面有区别,另一方面又有联系”,就是这个意思吧。
【评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句话同前两章一样,都揭示了教育的作用。不同的是前两章都从政治上,即国家或统治者的角度看教育的作用。这一章则强调受教育者的个人学习实践;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领会到接受教育对自己身心修养会带来什么样好处,从而调动其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宋戴溪说:“天下之事,履之而后知,故闻见之与身亲,其知不同。”此亦哲学上的知行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知”与“行”相比,“行”更为重要。下文“学然后知不足”,此“学”字亦可指“行”,即学习的具体实践。不经历“学”的具体实践,便不会知其“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和“教学相长”,反映了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下,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教与学在其运作过程中构成一对矛盾,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规定了教师必须起主导作用。
教与学依其不同性质又各具一对矛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构成教的内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促使教师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则构成教的外因。二者的统一构成了教师“知困”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构成学的内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严格要求,促使学生感到欲罢不能,则构成学的外因。二者的统一构成了学生“知不足”的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不如此就达不到任何一方“自反”与“自强”。
教师和学生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取得一定的效果。这种效果不光是看教师输出多少信息,还得看学生对所接收的信息,如何以新的信号“返回传入”,也就是通过所谓信息反馈作用体现出来,以为进一步调节教学的新依据。同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是由学生自我认可就算,还得依靠教师进行考核和评定,使学生获得了矫正性的信息,来改善自己的学习,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形成教学的全过程。揭示这条规律,是《学记》对教育学史的重大贡献。
【注释】
[1]经,指《古文尚书》。
[2]丁两反是类隔,用端母,后改为音和,用知母,作珍两反。
[3]岳本,即宋岳珂刻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