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时空接近仅是密切人际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不能视为充分条件。3)外貌个人的长相、穿着、仪态、风度等都会影响彼此间的吸引,尤其是第一次见面时,外表是第一印象的核心因素,即“以貌取人”。美国心理学家曾在实验中随机对明尼苏达大学的752名大学一年级的男女学生进行匹配,然后让他们两人一对参加一个迎新生的舞会。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1.表层因素

1)邻近

在交往初期,空间和时间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空间距离越接近,接触频率越多,彼此就越容易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在大学里,因住同一个寝室,或同桌、前后桌,或同属于某个活动团体,或是同乡等经常接触、交往频繁,从而由接近而相识,因相识而吸引,进而建立友谊,甚至相爱的现象很常见。但结识之后,空间距离过小,交往太频繁,也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对人际关系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时空接近仅是密切人际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不能视为充分条件

曝光效应

曝光效应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会心理学又把这种效应叫作熟悉定律,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的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作曝光效应。

看看身边,吃饭时的礼貌招呼、电梯里的寒暄问候、会议上的相视一笑、某次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只要你不再低头走过,是不是人际关系就会好很多?再比如,我们新认识的人中,有时会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难看,可是在多次见到此人之后,逐渐就不觉得他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亲戚朋友多来往能增进感情,否则就可能会慢慢疏远。另外。你细心观察可能会发现,经常在领导身边出现的人往往比较受领导喜欢,这也是曝光效应的作用。

当然,曝光效应也不是万能的,有以下三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刚开始就让人感到厌恶的事物,无法产生曝光效应;二是如果两个人彼此之间已经有一些冲突,或是性格上本来就不合,越常见面反而越会扩大彼此的冲突;三是过多的曝光会引起厌烦。

2)熟悉

当我们非常熟悉某人时,能更好地预言他(她)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反应,因此就不太容易做出令他(她)烦恼的事。在相互熟悉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学着如何行动以避免不愉快的互动,并有意识地不去造成不愉快。因此,相互熟悉的人最容易成为朋友。

3)外貌

个人的长相、穿着、仪态、风度等都会影响彼此间的吸引,尤其是第一次见面时,外表是第一印象的核心因素,即“以貌取人”。美国心理学家曾在实验中随机对明尼苏达大学的752名大学一年级的男女学生进行匹配,然后让他们两人一对参加一个迎新生的舞会实验者事先对所有的学生都做过一套人格测验,看究竟哪些特征是决定他们互相喜爱的关键因素。结果证明,决定大学生们互相喜欢并重复约会可能性的最关键因素是外貌吸引力。但随着交往时间的变化,外表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内在品质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美女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和阿伦森等人针对“美女效应”——外表魅力对人的吸引因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宴会,给一些原本陌生的人制造见面机会,或者让人们看照片,然后询问他们愿意和什么人约会,结果表明所有人都愿意和那些外表出色的人约会。心理学家赛格尔和奥斯特夫也做过一个实验:两人安排被试者做法官,并给他们几份案犯材料,并附有罪犯的照片,这些照片上的人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这些法官的判决结果让人很惊讶:对待同等罪行的盗窃犯,外貌漂亮的要比外貌不漂亮的少判三年。

2.深层因素

1)相似

交往双方的个性相似性越多,就越容易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惺惺相惜”就是指才智相似的人彼此爱怜。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通常欢迎那些在各方面与自己存在某种程度相似的人,其中态度、价值观的相似尤为重要。(www.daowen.com)

2)互补

古语云:“相异者相吸引”,“郎才女貌,男刚女柔”,人们并不排斥与其他一些有着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人相处,并建立起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在婚姻恋爱领域明显地存在着男女双方互补现象。

3)相悦

所谓相悦,主要是指人们之间在情感上的相互接纳和肯定。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真诚评价自己的人具有好感。自己一旦受到某人赏识、喜爱,得到好的评价,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达到情感相悦,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同学常常太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

4)互惠

动态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的形成,就会发现人们之间的喜欢往往是互相的,而且,对于一个人的喜欢并不仅仅取决于此人对自己喜欢的总量是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看这种喜欢是逐步增加的还是逐渐减少的。喜欢我的人我也喜欢他。

得失效应

心理学家阿龙森( E.Aronson)曾做过这样的一项实验,让受试者“偷听”议论他们的一席谈话。谈话对他们做出的评价有四种。1/4的人听见对他们的评论一开始是否定的,后来变成肯定;1/4的人听见的评论开始是肯定,后来变成了否定;另有1/4的人听的评价一直是肯定的,其余的人听到的评论一直是否定的。最后,让受试者就他们对谈话者的喜爱程度打分。令人吃惊的是,受到“否定—肯定”评价的受试者打分最高;受到“肯定—否定”评价的受试者打分最低。由此可见,人们更加喜欢那些对自己由不喜欢逐渐转变为喜欢的人;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喜欢逐渐减少直至排斥时,自己对此人的厌恶要更甚于那些一贯就不喜欢自己的人;而一般不会对那些对自己表现出稳定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人做出极端的反应。

5)能力因素

个人能力与特长突出,与众不同,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使人产生敬佩仰慕之情,愿意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都相等时,一个人越有能力,人们就越喜爱他。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有一种要使自己正确的需要,如果周围都是非常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人们就更可能正确、不犯错误。

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在生活中人们还有另一种倾向,即不太喜欢那些能力超群、竞争力太强的人。虽然人们喜欢很有能力的人,但是某人能力非凡就会使周围的人感到不安,因为这种人看上去是不可接近的、是超人,会对其他人造成威胁,因此有时人们可能不喜欢他们。

犯错误效应

心理学家阿龙森( E.Aronson)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场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有4位选手,2位才能出众,几乎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才能出众的一名选手在演讲即将结束时不小心打翻了一杯饮料,而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名碰巧打翻了饮料。实验表明:才能出众而犯过小错误的人更有吸引力,才能出众但未犯过错误的排名第二,而才能平庸却犯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有才华但偶尔暴露点小缺陷的人,更有吸引力,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犯错误效应”。完美无缺、十全十美者往往就没有这样的吸引力,因为前者让人觉得可以接近,而后者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6)人格因素

我国心理学者黄希庭教授研究了大学生班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发现人缘型大学生往往尊重和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对人一视同仁、热心、负责、可靠、开朗、真诚等,而嫌弃型的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缺乏责任感、浮夸、不诚实、虚伪、固执、不尊重人、冷漠孤僻等。大学生的人格还在形成中,因此应该注意塑造自己那些受欢迎的人格特征,以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