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的传播行为主要表现为接收教育信息、解释教育信息、输出与反馈等。[9]
(一)接收教育信息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接收信息(准确地说,接收的是传播的信号),不只限于教师的口头传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去接收信息。接收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教师的课堂讲授
对于课堂教学传播,讲授是教师利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渠道,它不是简单重复书本知识,而是针对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与深化,并指导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学生在听取讲授时,不仅要充分调动听觉的积极性去认真听,接收语言符号传送的信息,而且要调动视觉去接收教师的表情与姿态等非语言符号传送的信息。因此,不仅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传播中,在远程教育中也要创造条件利用集中面授、实时辅导等方式去听取教师的讲授。
2.教科书和资料书
教科书是依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学生在教育传播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远程教育传播和自学传播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教科书来进行系统学习的。对于课堂教学传播来说,虽有教师的课堂讲授,但阅读教科书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上课前应利用书本进行预习,课后要进行复习,通过阅读书本及时消化、巩固知识,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能使学生从教科书这一重要传播渠道获取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阅读教学资料书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资料书并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不同的阅读要求可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为了迅速了解书本的中心思想,或者从书本中寻找某种资料,可以采用泛读的方法,即快速浏览的方法,尽快地移动视线去扫视材料,充分运用书本中的标题、摘要和不同形式的印刷体等有利因素来提高阅读的速度。对于书本中的重要内容,要采用精读的方法,即围绕一个中心深入钻研,专心致志地系统阅读。
3.各种教育传播媒体
除了教科书和教师讲授这两个主要渠道外,在现代教育传播中,还要采用多种多样的传统的与现代的教育传播媒体去传送教学内容,如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图表的演示,各种实验过程的示范,利用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与计算机等呈现事物的图像与声音等。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传播媒体,网络上充满了大量的和我们的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学生应该学会使用网络进行学习。教育传播媒体的运用,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与真实性。学生应培养和提高正确使用媒体的素养,善于使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4.大众传播媒体
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社会,青少年的课外时间大部分用于视听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看电视、上网等,因此,不能忽视学生从这些渠道接收的传播信息。正确引导学生去视听,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能起积极作用;时间安排不当,或视听不健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起消极作用。特别是网络,在充满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充斥着大量的不健康的或有害的信息。教育传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体的积极因素,使学生能从这一广阔的传播渠道中获取有益的、健康的知识信息。
5.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
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能用视、听、触等全身的感觉去广泛接触社会中的人与物,故这也是学生获取教育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动手做实验,进行专业设计,参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学校社团活动和班级集体活动等,能使各种感官协调工作,既能获取知识信息,也培养了操作能力,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人不可缺少的环节。教育传播工作者应做好这些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为受播者(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接收信息、增长知识与能力。
(二)解释教育信息
学生作为教育传播过程的译码者,接收到传播信号后,要将传播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接收传来的教学信号,然后把这些信号转换成传播符号,再在大脑里还原出教育信息,这一过程就是学生的译码过程。
1.将信号转换为符号
学生用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仅是事物与媒体传送的信号,如看书,眼睛接收到的是书本中白纸黑字的光信号,这一光信号的刺激经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在大脑中经过加工才转换为符号。白纸上的黑字是“阳桃”两字,一种用中文书写的语言符号;电视荧屏上的光信号,被人的眼睛接收了,反映出一幅“圆形”的图像;“阳桃”的语言符号和“圆形”的图像符号的具体内容,有待下一步信息加工,即将符号解释为信息。
2.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www.daowen.com)
这一过程是在大脑中将符号和已存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得到符号的信息意义。
“阳桃”这一书面语言符号代表一种果实,是一种亚热带的南方水果,呈五角星形状,颜色青中带黄,味酸甜,能帮助消化等,如果学生没有见过和吃过“阳桃”的经验,就难以解释“阳桃”的信息意义。“圆形”图像符号,根据已有经验可以判断出:它是一个“排球”,是一种运动器械,中国女排曾在世界比赛中获得五连冠等。
(三)输出与反馈教育信息
学生在接收信息和进行信息译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行为,这些行为所代表的信息是一种教育传播效果的信息,也称为教育传播过程的输出信息。若这些信息全部或一部分反作用于教育传播过程,则被称为反馈信息,它被用于调控教育传播过程,使教育传播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反馈是传播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受播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播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通过反馈,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课堂提问答问、检测考试、交流谈心、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制订更为有效的传播策略。
1.输出信息的行为表现
首先是接收传播信号时的外显行为,表现为:一是注意力,是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去视听或操作,还是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完全不加理睬、在闭目养神;二是喜爱程度,对传播信号是喜爱、感兴趣还是厌恶,如喜爱者会尽可能靠近信源,以期更有效地接收传播信号。
其次是在进行译码工作时的外显行为,表现为:是否在认真思考问题,是否会静思、点头、摇头,或者及时提出不同的见解等。
再次是信息译码后的效果行为,内容有:一是知识的积累,对新增的知识能否记忆、理解、应用,以及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二是能力的提高;三是观点、情感的改变,如世界观、人生观、对人对事的感情和态度的变化等。
2.教师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
没有反馈,就如同人面对茫茫沙漠说话,因没有受众、没有回声而感到孤寂、受挫。所以,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获取学生反馈信息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观察
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专心、集中注意力,对传播内容是否感兴趣等。
(2)提问
适时提出一些有启发性、代表性的问题,请学生回答,及时得到教育传播效果的反馈信息。
(3)学生练习与作业
给出形成性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回答,能较准确地获得学生是否达标的反馈信息,但时间上会迟滞。
(4)考试
通过考试能较全面准确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但时间迟滞更长,难以及时调整教育传播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