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传播学:环境与传播活动

教育传播学:环境与传播活动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环境与传播环境1.环境环境,通常是指围绕主体的空间和作用于主体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传播活动的生存和发展,无法抗拒环境对它的全方位的渗透和影响。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孤立、封闭的传播活动,一定的环境因素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影响、规定、制约着人类的传播活动。因此,传播和环境之间始终表现为一种相辅相成、共进共退的互制性关系。

教育传播学:环境与传播活动

(一)环境与传播环境

1.环境

环境(environment),通常是指围绕主体的空间和作用于主体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它总是相对于某一主体而言的,当人们把某种事物作为主体中心的时候,围绕这个主体中心的所有相关的事物,也就构成了主体的环境,因此环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环境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随主体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讨论环境时,要包含特定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环境是没有内容的,同时也是毫无意义的。主体的不同或不明确,往往是造成对环境分类及环境因素分类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围绕主体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就构成了主体的环境。

对不同的主体和学科而言,环境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对生物学而言,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文学、历史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对建筑学来说,环境是指室内条件和建筑物周围的景观条件;对企业和管理学来说,环境是指社会和心理的条件,如工作环境等。

对人类而言,环境是指人生活的空间范围内与人的生活密切有关并能影响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1]也称人类环境。人类环境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自然环境亦称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和土壤环境等。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等。

2.传播环境

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或者说,传播环境是传播这一过程实现的必要媒介,它对传播的进行会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在现实的社会活动中,没有绝对孤立、封闭的传播活动,传播活动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环境来进行。人类在根据自身的目的和需求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方式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的传播活动。

(二)传播与环境的关系

任何一种人类文化,在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除了要受到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外,还要受到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传播活动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与环境的关系也是极其复杂的。

1.传播对环境具有依赖性(www.daowen.com)

传播活动不是孤立存生的,不是超然于时空之外的,它必然要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来进行。任何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植根于某种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之中。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和美国大众传播社会学家桑德拉·鲍尔-洛基奇(Sandra Ball-Rokeach)(1990)认为,在对传播活动的认知过程中,如果撇开一定的环境因素,单独地去观察各种具体的媒介,那么将永远无法理解当今社会大众传播系统的整体。因为它不仅仅是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体制、教育体制、家庭体制的一部分。一个时代的传播活动,一定是和这个时代的环境特点和状况密不可分的。传播活动的生存和发展,无法抗拒环境对它的全方位的渗透和影响。

信息社会,传播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对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的依赖上。传播活动要达到其目的,必然要依赖于它所依存的环境。正因为传播对环境有如此强烈的依赖性,人们对建设良好的传播环境才尤为重视。

2.环境对传播具有影响性

环境是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基础和条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孤立、封闭的传播活动,一定的环境因素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影响、规定、制约着人类的传播活动。环境因素的缺失或扭曲,不仅会影响传播活动的产生和质量,也会影响受众对传播活动的接受。我国学者戴元光等人在《传播学原理与应用》一书中明确指出:“环境对人类的传播行为的影响带有多方面的性质。这种多面性是由环境的宽广性、传播行为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两者的互感、互动所引起的。尽管许多传播学研究者对环境中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对人们的行为、观点、信念给予重大影响的是周围的环境,人世间不仅不存在绝对孤立和封闭的传播系统,而且人类的传播活动根本无法摆脱环境对它的影响和制约。”

在传播过程中,环境对传播活动的影响是以一种无处不在的形式而存在的,它没有固定不变的目标和对象,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以一种无意识、不自觉的方式对传播活动产生影响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媒介所创造的拟态环境,即传播者借助文字、图像或声音等符号载体,通过向受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方式,为大众构建的一个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媒介社会环境。这一环境的影响随着媒介对人们生活多层次渗透的加剧和人们对媒介依赖心理的加强而日益明显。社会环境对传播活动的影响更为明显。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良好的环境氛围内,传播活动不仅得以顺利开展,受众也可以从中得到良好的熏陶,传播者和受播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以发挥;相反则不然。因此,环境始终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都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对传播活动产生着影响。

3.传播和环境之间具有互制性

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有理想的环境,也有恶劣的环境;有开放的环境,也有封闭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环境和传播活动之间,既可表现出互动互助、共进共荣的良好氛围,也可表现出互相影响、互为牵制的不良状况。为此,人们总是尽可能地营造理想的传播环境,使之在传播活动中发挥正面效应。

环境虽然在传播活动中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机械地决定传播活动的成败和效果。传播活动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也会或多或少地对其存在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传播和环境之间始终表现为一种相辅相成、共进共退的互制性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