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德尔·约翰逊(Wendell Johnson)为代表的普通语义学(general semantics)的研究者们指出,如果我们能像科学家那样去使用语言,就会减少语言误用的程度,因为科学家的语言才能代表它指代的现实事物。于是,他们提出了在编码过程中造成编码障碍和交流困难的一些语言的特性。
(一)静态的语言描绘动态的事实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说过:“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俗语、诗词等,如“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事物都是运动的。
但是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用来描述世界的语言和文字是相对静止的,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还是原样,并且语言的变化比世界的变化慢很多。正如哲学家罗素所指出的那样:“语言虽然是一个有用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却也是一个危险的工具,因为语言是从暗示物体具有一种确定、分立和看来好像具有永久的性质而开始的,但是物理学却似乎表明物体并不具备这些性质。”[12]
“人不可如一秒前的自己。”表征这个人的语言符号,也就是他的姓名没有改变,但实际上他已经不是前一秒的他了;表征某一个地方的地名没有改变,但实际上它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都可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语言在一定时期内不变的静态性会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其所描述的世界已经改变的事实。
(二)有限的语言描绘无限的事实
词汇就像是建筑材料,语法就像是建筑规则,语言就是用这两样东西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因此语言是有限的,所谓有限,指的是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组合规则,即组成这些人类可以说出来的话的词是有限的,组合这些词的规则也是有限的。无论是词语、句式还是语法规则,都是可以计数的、有限的。比如,《新华字典》中按照拼音音节索引,不算音调总共才300多个音节;《辞海》里大约有12.7万个词;《康熙字典》中有4.7万余字。温德尔·约翰逊也提到,英文里只有50万到60万个单词,而人们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词汇就更少,大约只有5 000个。
但是不断变化的大千世界和人们的精神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人类总是要在有限的语言阀域内表达无限的精神意志和变化的宇宙万物。《周易·系辞上》载:“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孔颖达疏:“意有深邃委曲,非言可写,是言不尽意也。”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借助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人们都无法完全表达出心中的意思,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语言的有限性,甚至可以让佛祖对其“无上甚深微妙法”都感到难以言说,或许也正因此,佛常曰:不可说,不可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与人交流沟通或描述事物的时候,有时会有语穷词尽的感觉,其中固然有我们对这一事物的了解不够透彻的原因,但是其中也与语言的有限性不无关联。于是,沃纳·赛佛林(Werner J.Severn)和小詹姆斯·坦卡德(James W.Tankard,Jr)引用语义学家们的建议:“在任何叙述句子后放一个等(etc.)字,以提醒你,对任何事还能说出更多。”[13]
(三)抽象的语言描绘具体的事实
苏珊·朗格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天生的抽象倾向,抽象是从许多具体的经验中形成一般思想的过程。语言作为承载意义的符号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阐释(符号化)的结果。就某一事件来说,其意义的产生或阐释过程通常要遵循以下步骤:事件的本体存在、感知事件的某一部分、形成的价值判断、用语言符号表述感知的某一部分。这一符号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抽象化和舍弃的过程。尤其是在“用语言符号表述感知的某一部分”这一意义产生的最后阶段,由于阐释者自己的价值判断,或由于外部施加的压力,最后的意义表述,要么远远疏离了那个具体的事件,要么远远背离了阐释者的本意。
语义学家早川一荣(S.I.Hayakawa)在《思想和行动中的语言》一书中,从柯日布斯基的“结构差别”(structural difference)观念提出了字词“抽象阶梯”(abstraction ladder)的概念,形象地标明了字词的不同抽象层次,说明了人类思维和谈话能够进行的各个水平。譬如,他说人们在各级阶梯上观看“奶牛贝茜”的途径如下:(www.daowen.com)
第一级:科学上知道的微观奶牛和亚微观奶牛。
第二级:我们所看到的奶牛。
第三级:“贝茜”——我们用这个名字来辨认所看到的特定对象。
第四级:奶牛——我们用这个符号来代表我们从所看到的或听到的贝茜和所有其他奶牛身上总结出来的“奶牛”的特点。
第五级:牲畜——这是一个更抽象的符号,代表奶牛与猪、鸡、羊等共有的特点。
第六级:农场财产——这个符号代表牲畜与农场里其他东西所共有的特点。
第七级:有交换价值的东西——这是农场和其他可出售东西所共有的特点。
第八级:财富——这是所拥有的财产,可能包括贝茜的价值,但也可能包括更大的价值。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抽象是在用更为一般的词语理解物体、事件或情境中略去细节的过程,所有的词都采用了抽象的方法,亦即省略了细节,但不同的词的抽象程度是不一样的,抽象层次每增高一级,都会忽略更多的细节,字词所指的范围也就越大,指代的事物也就越不具体。从早川一荣设计的这个阶梯可以看出,人们在这架梯子上爬得越高,贝茜的具体特征就越湮没在总的含义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