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传播学:传播教育信息实现教学

教育传播学:传播教育信息实现教学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奇和钟志贤在其著作《教育传播学》中指出,教育传播旨在遵循传播、教育、生理、心理学等客观规律,运用教育媒体,传播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和教学的优化。黄鹂和吴廷俊在《教育传播学新探》一文中提出,教育传播是一种以培养和训练人为目的而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也就是说,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教育的传播活动。

教育传播学:传播教育信息实现教学

魏奇和钟志贤在其著作《教育传播学》中指出,教育传播旨在遵循传播、教育、生理、心理学等客观规律,运用教育媒体,传播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和教学的优化

高蕴琦提出,教育传播是一种以培养和训练为目的而进行的传播活动。

黄鹂和吴廷俊在《教育传播学新探》一文中提出,教育传播是一种以培养和训练人为目的而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也就是说,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教育的传播活动。它以教育过程为研究对象,以传播学为理论,采用传播学的视角和基本理论研究教育过程,其研究范围包含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介、教育效果等因素的探讨。

南国农、李运林为教育传播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12]

根据教育传播的定义,并与其他传播形式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教育传播除了具有所有传播活动的共性之外,还具有独有的特征。

1.受播者的特定性与自觉积极性

教育传播是根据受教育者的文化程度及身心特征来确定传递的信息内容的,教育传播的对象是特定而明确的。比如,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去听初中数学课,他们会听不懂,而让大学生去听,他们又会觉得太简单。

教育传播是一种目标非常明确,并且有组织的信息交流活动,因此受播者对教育信息的接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强迫性。比如,在课堂教学传播活动中,有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受教育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督促受教育者,要求他们高度集中注意力去理解和记忆传播内容。教育传播要求受播者在接收传播信息时要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www.daowen.com)

2.传播者的导控性

在教育传播活动中,为了保证传播活动的方向性与目标性,学习的内容、方向与进度等需由传播者——教师来进行引导和控制。引导与控制的程度则要由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大小和知识水平进行调整。一般传播者对年龄较小的受播者的导控性要强一些。

3.信息内容的系统性与目的的明确性

教育传播的信息内容大部分是经过提炼的,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在形式上具有较强的结构性与系统性。针对具体教育传播活动,其信息内容也是严格按照教育培养目标所确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来进行选定,具有明确的目的。

4.信息传播媒体的多样性

教育传播信息的传递可以运用各种媒体,只要是有利于教育传播效果产生和教育目标达成的媒体都可以用于教育传播信息的传递,所以教育传播的媒体具有多样性。当然,在具体的教育传播活动中,最有效的媒体的选择需要由信息的内容形式、受播者的身心特征及客观条件等因素来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