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性分析中,不仅要确认是否实施了评审,还要对评审自身进行“评审品质”的分析。
评审时要保证评审自身的品质,应注意以下事项。
(1)基本事项
基本事项注意点包括以下八点。
①出席者的人员构成(特别是评审参加者的能力与权威)。
②对成果物的评审量。
③从错误指摘状况看评审轮次的妥当性。
④指摘错误的内容倾向性(类似问题多、问题重大)。
⑤全面性(利用品质检查表等)。
⑥品质评价指标值的满意度。
⑦错误原因的处置、反馈情况。
⑧评审终结的判断。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评审时要及时记录,并在评审结束时再次确认修改点。一定不要凭记忆,否则评审会后往往会有模棱两可的修改点或者遗漏部分内容……此时已经不可能重新评审了,因此将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2)评审时间
一本式样书的评审时间需要多少呢?这取决于设计者的水平及业务难易度。有可能评审时间会远大于设计书的制作时间。如果前期品质做好了,后期品质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那么整体评审时间就会下降,如图3-15所示。如果可以如此,那么风险会越来越小,系统就会越来越稳定。如果评审时间上升,那就说明品质还是有问题,就需要加强品质管理。
另外,还要把握好每次评审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3小时。评审时注意事项如下。
①集中注意力。
②长时间连续评审会降低工作效率。
③适当调节评审氛围,不要成为批斗会。
(3)实施轮次
一本设计书全部评审完,称为一轮评审。在实施评审时,如果设计书篇幅较大也许需要多次才能完成,如图3-16所示。
图3-15 评审时间变化趋势
图3-16 评审次数与评审轮次(www.daowen.com)
实施轮次的判断,原则上需要直到评审对象的错误被全部指摘完为止,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考虑进度并结合再评审条件实施。实施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设定评审轮次目标(例如:需要两轮评审完毕),并判断目标是否合适。
②不能只看件数,也要推敲错误内容。
③评审轮次太多,要分析原因(设计者自我评审不足、业务内容理解有误等)。
(4)评审流程
在评审流程的安排上,一般是品质管理员根据评审计划,事前做好评审准备。一次评审完毕,需要分析评审结果,然后根据“再评审评判标准”进行判断:如果需要再评审,那么即使整个文档没有评审完毕,剩余部分也不需要继续评审,而应根据刚刚评审过的内容策划下次评审。如果本次评审的是文档的整体部分,那么就需要再看一下文档单位的评审结果是否需要再评审,如图3-17所示。
(5)评审形式
根据每次评审对象页数的不同,评审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文再审核型,另一种是部分再审核型,如图3-18所示。
①全文再审核型。
登录处理的初次评审对象页数是100页,评审后的页数是120页。第一次评审时发现了一些重大错误,因此文档产量也有20页的增加。说明现在的品质还不稳定,需要再次评审。再评审时,评审对象将变成第一次评审后的全部文档,即120页。品质稳定前,需要不断地进行全文再审核。
图3-17 文档评审流程图
图3-18 评审形式
②部分再审核型。
计算金额的初次评审对象页数是80页,评审后页数是105页。第一次评审时发现了一些重大错误,增加了25页。因此现在的品质还不稳定,需要再次评审。再评审时,评审对象是60页,所以第一次评审中有20页部分,因为品质良好不需要再次评审,就没有在第二次评审对象范围内。
(6)评审品质数据
评审结果数据反映出评审本身的品质,其相关数据分类如下。
①评审轮次。
判断轮次评审对象文档的错误密度是否在品质目标值范围内。
②文档单位。
判断对象文档的错误密度是否在品质目标值范围内。
③文档产量。
文档产量也就是评审完后文档的页数,设计文档经评审后,总页数是否有较大变化(根据评审时指摘事项对文档进行的修改、增加、删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