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多层次多领域军工研究为创业型大学形成的关键

多层次多领域军工研究为创业型大学形成的关键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层次、多领域的军工研究为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型大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0]斯坦福大学与企业的广泛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科学园”来实现的。研究型大学通过孵化发明专利和企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种大学与企业的共生合作伙伴关系,对于大学来说是一种利用其他资源开

多层次多领域军工研究为创业型大学形成的关键

人才培养、科研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保障。进入当代以来,美国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已经达到了顶峰,大学越来越多地服务于政府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取得了巨大成功。因而,美国的地方大学、社区学院等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纷纷效仿,在与企业互动中开始通过多种方式扩大与广大社会的联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时期,出于国防和战略因素的考虑,美国联邦政府大力支持大学的科研工作,成为大学科研项目的主要资助者。据统计,在1957—1967年的十年间,美国高等教育开支从35亿美元增长到了185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了五倍;其中联邦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增长了近3倍,州政府投入到高等教育的资金增加了4倍多。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带来了大学科研经费的迅速攀升,美国大学科学研究经历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大量缩减军费开支,对大学的科研经费资助也开始缩减,再加上美国国内经济出现衰退,使得原来依赖联邦政府资助的大学普遍面临严峻的财政危机。[48]大学为了度过危机,寻求新的经费来源,开始把目光转向社会和企业。

(一)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新动向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危机和机遇并存的境遇下,把“创业”作为一项新的使命,通过转型为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or Innovative University)又一次实现了大学扩张,并迎来了新的飞速发展时期。以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创业型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促进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麻省理工学院对新发展模式的探索始于二十世纪初期。那时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再加上学院中工程系的成立,学院开始从校外企业界聘请一些顶级工程师担任学院教师,校内教师也向社会开展了咨询服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制定了“1/5规则”,即规定允许教授在一周内可以把一天的时间用于从事校外的赚钱活动,其他的四天时间在学院工作服务。麻省理工学院的做法促使了大学教授、管理者与企业咨询师等职业角色的融合,开创了咨询师、专利权持有者和公司创建者等多种职业模式,建立起了“大学—企业”关系模式。

两次世界大战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先进的军工武器装备和设施从麻省理工学院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军队,为美国和盟国最后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战时的军工研究既扩大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规模,又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声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麻省理工学院充分利用当时的政治环境,推动了学院中心工作向科技研发的转移,使学院的方方面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卡尔·泰勒·康普顿(Karl Taylor Compton)认为,学院和大学研究资源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优势,可以通过教授创建公司,使其参与到以大学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中。[4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校长康普顿联合商业界、政界和教育界的部分精英,共同创建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开创了高校与社会联合投资战略联盟的新模式。麻省理工学院还充分利用时代、政治环境优势,积极创新和转变自身的发展模式,与联邦政府积极合作,不仅为学校的发展带来大量资金,更为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科研地位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此,麻省理工学院在“大学—企业”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大学—政府”关系模式,形成了“大学—企业—政府”关系新模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军工研究为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型大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麻省理工学院开创了将基础研究、教学与产业创新相结合的MIT模式,使其成为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型大学。[50]

斯坦福大学与企业的广泛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科学园”来实现的。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学园是1951年诞生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科学园。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教授、研究人员和很多毕业生开始成立公司,一时间大学周围的电子工业公司不断涌现。为了满足这些借助学校资源的科技公司的用地需求,斯坦福大学划出579英亩土地,创建了以大学为中心的集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科学园区。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斯坦福大学科学园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向南延伸形成了如今蜚声世界的“硅谷”(Silicon Valley)。

麻省理工学院开创的MIT模式和斯坦福大学科学园取得的巨大成功为许多研究型大学所效仿。比较成功的科学园有北卡罗来纳的“研究三角区”(Research Triangle Park,North Carolina)、纽约州伦塞勒综合工学院科学园(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ion Technology Park,New York)、尤他大学科学园(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Park)等。这些科学园的诞生和发展促进了大学科研模式的转变,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换,把大学科研与企业孵化密切地结合起来。

研究型大学通过孵化发明专利和企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和教师创业开办公司,其中的一些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大型企业。1997年,波士顿银行发布了《麻省理工:创新的影响力》(MIT:The Impact of Innovation)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与麻省理工相关的公司已在美国50个州设有8500多个工厂和办事处;另外,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和教师已在全球创建了4000多家企业,创造了110万个就业机会,年销售额高达2320亿美元。[51]

(二)相互作用大学——地方大学与社会互动发展

如果说MIT模式和大学科学院是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专利,那么“相互作用大学”(Interaction University)则是美国地方大学与企业互动发展的典范模式。这种大学与企业的共生合作伙伴关系,对于大学来说是一种利用其他资源开展自己科学研究的有效方式,对于公司和企业来说则是一种使用最新科研成果的便利途径。[52]

1980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贝赫—多尔法案》(Bayh-Dole Act),法案规定大学和小公司有权为得到国家卫生研究所(NIH)资助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然后将这些垄断性专利让渡给制药公司。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Stevebson—Wydler技术创新法》,1986年又通过了《联邦技术转移法》(The Federal Technology Transfer Act),《联邦技术转移法》规定可以向有关人员发放奖金;来自技术转移的收入,技术发明人的个人所得不少于15%。联邦政府通过颁布和修订专利法,鼓励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保证科研机构对利用联邦研究经费发明的成果享有专利权。联邦政府鼓励大学特别是地方大学走出象牙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变办学思想和理念,拓展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美国州立大学学院协会会长奥斯塔成为首批倡导相互作用大学,并推动地方大学向服务地方战略转型的教育改革家,被美国教育史界称为“相互作用大学之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美国许多地方性公立大学与公司、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研究活动,促进了地方大学和企业的共同繁荣。1987年美国州立大学学院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美170所公立院校所开展的382个项目中,以研发、技术转让、科研区与新企业扶植区、一般技术援助与企业发展为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共291项,占全部项目的75%。

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下,处于高等教育金字塔最底层的社区学院也不甘落后,积极寻求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挥自身优势为公司、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和技术服务。来自1984年美国教育理事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美90%的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与企业建立了咨询联系;其中91%的公立院校和65%的私立院校与企业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40%的院校与企业签订有共同使用或借用人员的合同,90%的院校与企业有关于贷款购买或捐赠设备的合同;70%的社区学院在企业所在地开设课程[53]

【注释】

[1]饶燕婷,王琪.走近世界名校:美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4.

[2](美)亚瑟·科恩.美国高等教育通史[M].李子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

[3]谢丽梅.殖民地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1636—1769)[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7.

[4]谢丽梅.殖民地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1636—1769)[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Frederick Rudolph.The American College and Uninversity[M].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Athens and London,1990:8.

[6](美)查尔斯·比尔德玛丽·比尔德.美国文明的兴起(第一卷)[M].许亚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7.

[7]谢丽梅.殖民地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1636-1769)[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Penn’s Heritage[EB/OL].宾夕法尼亚大学网站,[2018-08-03].http://www.upenn.edu/about/history.

[9]Columbia_University[EB/OL].[2018-08-03].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lumbia_University.

[10]转引自田菲.“大觉醒”运动和北美殖民地学院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5.

[11]田菲.“大觉醒”运动和北美殖民地学院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8.

[12]亚瑟·科恩.美国高等教育通史[M].李子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2.

[13]颜世军,宋颖军.论美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3.

[14]饶燕婷,王琪.走近世界名校:美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9.

[15]约翰·塞林.美国高等教育史(第二版)[M].孙益,林伟,刘冬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

[16]腾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56.

[17]约翰·塞林.美国高等教育史(第二版)[M].孙益,林伟,刘冬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9.

[18]颜世军,宋颖军.论美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29.

[19]亚瑟·科恩.美国高等教育通史[M].李子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0.(www.daowen.com)

[20]亚瑟·科恩.美国高等教育通史[M].李子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5.

[21]腾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1.

[22]约翰·塞林.美国高等教育史(第二版)[M].孙益,林伟,刘冬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0.

[23]颜世军,宋颖军.论美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29.

[24]吕瑞,美国早期州立大学简论:独立战争前后至1910年[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2.

[25]王建霞.达特茅斯学院案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3.

[26]注:民主共和党(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是美国建国早期的一个政党,1791年由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和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创建。民主共和党强调各州的权力,重视自耕农的权益,反对君主主义,其对立政党是联邦党。民主共和党的主要支持地区是美国西部和南部。1825年,美国民主共和党发生内讧。其中一派由当时的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和当时的国务卿亨利·克莱领导,成为短暂的国家共和党(美国辉格党的前身);另一派由安德鲁·杰克逊领导,于1828年创建民主党

[27]饶燕婷,王琪.走近世界名校:美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8.

[28]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44.

[29]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35.

[30]腾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7.

[31]龚淑林.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美国研究,1990,3(3):148-160.

[32]约翰·塞林.美国高等教育史(第二版)[M].孙益,林伟,刘冬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53.

[33]亚瑟·科恩.美国高等教育通史[M].李子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4.

[34]王保星.南北战争至二十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40-43.

[35]颜世军,宋颖军.论美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57.

[36]饶燕婷,王琪.走近世界名校:美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20-22.

[37]陈树清.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J].外国教育动态,1982(1):11-12.

[38]颜世军,宋颖军.论美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71.

[39]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85.

[40]王定华.美国高等教育观察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2.

[41]王廷芳.美国高等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94.

[42]饶燕婷,王琪.走近世界名校:美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36.

[43]饶燕婷,王琪.走近世界名校:美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37.

[44]饶燕婷,王琪.走近世界名校:美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37.

[45]王定华.美国高等教育观察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

[46]史静寰等.当代美国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5.

[47]巴素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教学及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04,(2):108-110.

[48]饶燕婷,王琪.走近世界名校:美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48.

[49](美)亨利·埃兹科维茨.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M].王孙禺,袁本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8.

[50]史静寰等.当代美国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84-286.

[51]史静寰等.当代美国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81.

[52]亚瑟·科恩.美国高等教育通史[M].李子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69.

[53]王廷芳.美国高等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