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美国本科教育改革: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

美国本科教育改革: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以上问题,美国大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育改革。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美国本科教育的两大指向,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各界争论的课题。自80年代开展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将本科教育确立为大学的核心使命。

美国本科教育改革: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美国爆发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经济萧条和财政困难给美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教育质量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鉴于公众对教育现状的极度不满情绪以及美国教育出现的不容忽视的教育质量问题,1981年里根政府的教育部长特雷尔·贝尔(Terrell Bell),在上任后不久就任命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对美国中小学的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经过18个月的调查,1983年4月,该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于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在工商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正在被世界各国的竞争者们赶上,并警告“美国社会的教育基础正在薄弱化,这种现象对整个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构成了威胁”,报告最后呼吁“如果想维持和改进我们在世界市场上尚有的竞争力,就必须致力于教育制度的改革”。该报告的出台引发了全美范围的关于本科教育质量问题的大辩论,由此开启了美国八十年代的第一次教育改革热潮。

1984年,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又发布了《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Improvement in learning:Realizing the Potential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指出美国存在基础教育薄弱、学生成绩下滑、本科教育存在过分职业化、教师对职业彷徨困惑等一系列诸多问题。

随后,其他各类组织和机构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探讨教育质量问题的报告。例如,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布了《大学:美国本科生的就读经验》(College:The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in American),报告在肯定美国高等教育成绩的基础上,又揭示出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诸多严重问题。1998年,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针对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问题,又发布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A Blueprint for American’s Research University)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了“基于研究的学习”的概念,倡导以探究为基础的研究型学习。

进入90年代以后,以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为代表的美国政府首脑进一步推动了美国的教育改革。

总的来看,美国这一时期大学本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大学教育的职业化倾向严重,对教学的重视和投入不够,学生的学业失败现象严重,学生分数贬值现象泛滥等。针对以上问题,美国大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育改革。(www.daowen.com)

第一,大学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发挥重要作用。大学和中小学的利益休戚相关,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首先要致力于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1987年9月,以斯坦福大学校长肯尼迪为首的37所大学校长举行际会,专门讨论大学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会后,他们向全国大学校长发出了公开信,强调加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联系的重要性。美国许多院校通过提高大学的入学标准和改革教师教育制度,对中小学教育质量施加影响。这些改革措施既规范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又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

第二,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纠正大学教育过度职业化的趋势。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美国本科教育的两大指向,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各界争论的课题。20世纪末期,新科技革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既要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但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还要有能强的动手能力。而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自建立以来就日趋职业化,本科教育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渐行渐远。针对这种过于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各大学都对自己的本科教育进行了改革,突出了大学教育的基础性,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课程,实行通识教育。

第三,构建“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1998年《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报告发布,首次提出了“基于研究的学习”的概念,倡导以探究为基础的研究型学习,并呼吁把这种学习方法推广到所有研究型大学中。报告指出:研究型大学必须改变传统的适应性知识传递的教学方式,提倡以探究为基础的研究型学习,特别对本科生要进行科研训练,在本科高年级通过科研训练,完成从本科生向研究生学习的过度。报告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开始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并尝试加强本科生科研的改革。据2001年的调查显示: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有60%的院校全面开展了本科生科研,设立了专门负责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办公室。[47]

第四,学科交叉融合的跨学科课程设置。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观,是这一时期本科教育改革所面对的普遍问题。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是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学科融合以及交叉学科不断兴起的必然结果。课程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重要意义。而广博的知识面又可以促成学生对变化的社会的适应性,提高其在未来职业和社会中的应变能力。许多研究型大学都突破了传统课程设置的观念,开设了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鼓励文理学科交叉渗透,积极推进边缘学科的发展。

第五,鼓励优秀教师投身教学工作。教学和科研的矛盾是现代大学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各种现实的原因,美国大学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大学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对教学的投入普遍不足。自80年代开展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将本科教育确立为大学的核心使命。为扭转这种局面,大学纷纷建立了各种激励措施,鼓励优秀教师投身教学工作,一些研究型大学还采取多种方式鼓励知名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截至20世纪末,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设立了激励奖项,奖励那些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做出卓越成绩的优秀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