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制度变迁理论在云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的应用

制度变迁理论在云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的应用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事实上,制度经济学家就是从制度自身和它对其他经济现象(行为)的解释力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而制度变迁理论就是偏重对制度本身研究的理论分支。因此,将制度变迁理论与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补偿机制的完善及政策评价体系的建立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制度变迁理论在云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的应用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代表人物是诺思(Douglass C.North)。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诺思以成本-收益为分析工具,论证了产权结构选择的合理性、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极大地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使得制度变迁理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他认为,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固定下来,那么人类社会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能的。总之,诺思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把制度作为研究变量,去解释和预见人类的其他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但是,人类历史和现实中制度本身就是很重要的经济现象。因此对制度本身的研究也成了制度经济学家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制度经济学家就是从制度自身和它对其他经济现象(行为)的解释力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而制度变迁理论就是偏重对制度本身研究的理论分支。

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制度可分为制度环境(结构)和制度安排两个层次。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它是一个社会中所有制度安排的总和。制度安排是指对某些具体行为或关系实施管制的规则。而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只有当行动主体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制度变迁才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只要存在潜在的制度创新利润,就会有对制度变迁的需求,就存在制度变迁的动力。(www.daowen.com)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是决定制度安排能否存在的根据。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具有较高的经济绩效的制度安排不断取代经济绩效较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目的在于改善经济绩效。因此,将制度变迁理论与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补偿机制的完善及政策评价体系的建立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