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直播实现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勾连,让虚拟空间承担信息传播的功能。这种联通不仅指的是共同助力抗击疫情时的跨媒介合作,还指在慢直播的过程中,新技术赋予空间事物新的意义,从而让空间事物成为抗疫实践中的信息传播符号,形成虚拟的传播空间。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火神山”“雷神山”两个名字在慢直播的宣传下成为构建一种事件的符号。这两个名字来自《山海经》中可以赶走瘟神的“火神”与“雷神”形象,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它们包含了人们对击退疫情的美好祝愿。在“央视频”的宣传下,“两山医院”的名字成为像小汤山医院一样的抗疫符号,凝结了支援武汉建设者的心血,代表了民众对武汉的声援,起着抚慰人心、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因此,“火神山”“雷神山”在新媒介技术的曝光下,构建了人们观念上抗击疫情的一系列意义,全部病例病愈出舱后,人们观念空间中留存的媒介符号会继续存留在人们抗击疫情的集体记忆中。
视觉符号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符号,传递了慢直播技术下建筑事物被赋予的观念意义。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使传播中虚拟空间的媒介功能得到了很好的说明。学者刘佳薪和蒋惠蔓将此理论解释为,“编码是传播者将意义和信息转化为便于受众理解或便于媒介传输的符号,解码时受众凭借自身感知对其传播信息进行的理解”[6]。
视觉符号以具象和直接的方式去呈现修建的过程,让网民直面紧锣密鼓的工地背后武汉抗疫的现状。在对医院建设进行全程直播时,4个机位下的砖红色工地上遍地布满挖掘机、叉车、吊装车等工程设施,箱式板房逐渐垒起,在网民正能量情感的烘托中,它们在人们眼中成为一个个有生命力的对象。
慢直播对重大抗疫工程建设场景的实时跟踪,让网民目击了国家的抗疫举动,让网民体验了在疫情前线参与建设的抗疫在场感,因而实现了意义传递。观众沉浸在“云监工”的体验中,化身“粉丝”,对空间内的可视化工具和符号进行正面评论和积极表达,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舆论空间,这种展现网民集体意识的观念空间产生了积极意义。人们对现场施工车队和自身“云监工”身份的认同,在武汉抗疫时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破除了诸多谣言;观众“在场”直击施工全过程,他们对空间媒介的自由解读让媒介扩大了舆论监督的效果。“两山医院”抗疫工程的建设过程以慢直播的形式被呈现在网民面前。(www.daowen.com)
名字符号和视觉符号,一方面,赋予现实建筑场景更深广的抗疫意义,让建筑工地本身具有意义的象征;另一方面,在虚拟直播间中网民化身为“云监工”观察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细节,能切身感知国家坚定的抗疫信念,传递了诸多意义,让该事件形成一种象征。因此,《疫情24小时》让建筑场地和其衍生的虚拟空间都表现出了空间的媒介特性。
在这场慢直播下,一系列媒介符号形成了传播场域,成为具有生命力的抗疫符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