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寻觅中山历史建筑-海口粮仓

寻觅中山历史建筑-海口粮仓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一份《中山市历史建筑名录》名单末尾,我看见了关于民众镇唯一的一条信息——海口粮仓,遂决意寻访。翻查资料得知,海口粮仓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与中山其他动辄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建筑相比,它显得尤为年轻。面向江海而建的海口粮仓当时定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它保存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人们内心的安宁。

寻觅中山历史建筑-海口粮仓

民众镇于16世纪中叶才由河滩积淤成陆,与邻近的其他水乡城镇一样,历史是比较短的。民众镇人的家族谱系往往追查十数辈后便戛然而止。若需继续溯源,则需往内陆索查,那里有更固实丰饶的土地。

像石岐区、南区、火炬开发区、南朗镇、三乡镇等历史悠久的城区或镇区有着大量的历史建筑,想不到民众镇也会有一座。在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一份《中山市历史建筑名录》名单末尾,我看见了关于民众镇唯一的一条信息——海口粮仓,遂决意寻访。

下了中山港大桥,行驶不多远,到接源路,沿着道路直行约行4公里,行至小河边的岔口,左手边可见深滘水闸,旁边即可见到海口粮仓——你一定不会错过。

海口粮仓与其说是一座历史建筑,倒不如说是一个建筑群。12个整齐有序排列的蒙古包型建筑临海而建,在我看见它的第一眼起,就知道其必然独特,无论就其造型或规模而言,均是中山老建筑中独一无二的,而我一向喜欢特别的东西。

◇从铭牌可知,海口粮仓属于中山市历史建筑

从铁门边的铭牌得知,海口粮仓坐落在一个名为“海口”的地方,全名为“中山市储备粮食管理有限公司中心粮库——海口粮仓”,下方挂着一块2009年12月挂上去的“中山市历史建筑”小铭牌。翻查资料得知,海口粮仓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与中山其他动辄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建筑相比,它显得尤为年轻。但这位年轻的“老者”既然能入选历史建筑名录,想必斟酌其年龄之外,更多的是考虑其历史价值。

相比民居与祠堂一类反映民俗的老建筑,学校、医局、粮仓等反映历史进程的那一类场所,似乎更吸引我。储备粮食,以防危难告急之时一解口粮之急,这是人们最质朴、初始的意愿,也是最基本的举措与后盾。

◇粮仓呈蒙古包形,圆圆胖胖的,看起来空间颇大

从大门朝内张望,整个库区空无一人,似乎已不再营运。路对面一座小楼的主人见状前来询问,与之简单交谈得知,这座粮仓已经不再用作粮食储存之用了。事实上,人们已于2015年清空粮仓,现在,这里只剩下一副躯壳。更先进、更高效的粮仓已经出现,粮食储存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有的粮仓必然会逐渐被废弃、遗忘,而民众镇的这座粮仓应是当中服役最久的其中一位了。(www.daowen.com)

12个粮仓分为2片,左右各6个,中间由粮仓主干道分隔,每个仓库又有小道相间。12个蒙古包造型的圆形粮仓为红砖水泥构筑,表面刷以白灰,直径约摸13米,外墙高约4米。粮仓顶为攒尖顶,3层,逐层覆盖,红砖瓦结构。圆胖的外墙靠近仓顶的位置,对称开有4个小窗,盖以天蓝色铁皮,可开合,用以通风透气。

◇ 粮仓门口的梯子呈八字形,像极了两撇胡子

朝向路的一边开有一门洞,有灰色铁门,以方便进入粮仓;另于离地面1.5米左右高位开有一门,以双水泥梯阶与小平台相接,设有栏杆,为粮食的输送门;梯子呈八字形,像极了粮仓的两撇胡子。阶梯与粮仓周围的水泥地上都生长了一层绿苔,如一片鲜活的绿野。粮仓墙身上以大红字写着“生产”、“粮食”、“规范”等字样。

圆形的粮仓群旁边,还有一排方形房子样仓库,也是用于粮食仓储。同样的灰色铁门,同样的天蓝窗子,不知道它们是否与圆形粮仓同岁?或早或晚?房顶几丛长势狂妄的茅草,不知是何时爬上去的。

空落的粮仓园区内打扫干净,几盆长势喜人的盆栽,一辆电动车,一条瞌睡的狗……粮仓没有了昔日的光景,但并没有被完全遗弃,也许,它只是劳碌工作一整天后,终于可以休息了。面向江海而建的海口粮仓当时定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它保存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人们内心的安宁。

在如今物质丰裕的时代,虽然暂且不必为口粮匮乏而忧心,但如磐石般留下来的海口粮仓,时刻提醒现今人:曾经,一袋袋扛进来的、一粒粒珍存下来的粮食,是人们最为热切的追求,也是最为幸福欢愉的物品。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些教导:勿忘粮食的珍贵,勿忘艰难时势,珍惜当下的生活

交通路线

于民众市场公交站乘坐361路至码头村路口站下车,沿接源路往西北方向步行约1.8公里,即可见深滘水闸,旁边即是海口粮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