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网村位于民众镇西北部,由原万安村及原浪网村于2001年12月合并而成,下辖27个村民小组。浪网村地理位置优越,东西接镇城区,北与东胜村接壤,西连上网村,南靠接源村。村子交通便利,京珠高速、番中公路、阳光大道、浪网大道横贯其中。
浪网村早在明朝中期成陆,是民众镇历史最悠久的土地之一。浪网与民众分分合合多次,还曾独立成镇。直到2000年6月,两镇合并,成为现在的“民众镇”,而浪网成为其下辖的一个社区。早在清初已有人在此围垦定居,村内设有多个社坛,而最早的十灵社建于1850年,其他社庙则多在19世纪修建。在我眼中,浪网村也是民众镇最有历史遗韵的村子。
村里有座浪网桥,泛着暗淡的青灰色,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岁了。桥为钢筋水泥结构,单跨拱,梁桥样式,铁焊栏杆,其中一端为左右两引桥。据资料记载,民国初年,浪网涌尚未有桥,村民来往主要靠现今旧浪网桥附近的一处渡口。每逢农历初三、初六、初九,这里便有墟市,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甚至有轮渡来往于广州、顺德、黄圃、浪网之间,非常热闹。现在墟市已不复存在,至少兴旺不再,但从浪网村的旧店老铺中,还是能发现些昔日的蛛丝马迹。
过了桥,就是一条清静的旧街,安逸闲适,明亮整洁。路边旧房的青砖墙发灰发绿,缺损处补上了一些红砖与白石灰。木窗依旧是木窗,只是没有了应有的作用;开裂的木门上方,店名牌匾想当然地脱色了。瓦片上的棒叶不死鸟开得炽烈,风铃状的花簇或立或卧,甚是招摇。
从内街走向浪网中心市场所在的浪网大道,老店铺一路变换,夹在民居平房与新潮店铺之间,有百货商店、布匹店、榨油店、木炭店、香烛店、旧书店、理发铺、凉茶铺、造船作坊,还有为数不少的饼店(浪网的礼饼可是誉满珠三角的)。我的一位朋友还说有家制作盘香的铺子,可惜造访当天没有找到。
街上弥漫着阵阵糕点与鲜榨生油的气味,很好闻,这是我记忆中老街所特有的味道,与小时候住的地方相似,在这里再次找到了。不知道是哪家店传过来《青青河边草》的乐声——那可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谣啊!
◇村里有座浪网桥,泛着暗淡的青灰色,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岁了
沙仔村(www.daowen.com)
沙仔村位于民众镇最北部,由原沙仔村、新平一村、五四村于2001年年底合并而成。它南接新平村,西邻三角镇高平村,东北隔着洪奇沥水道与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相望。
由番中公路而入,穿过一片工业区,362路公交车于沙仔村委会前空地停下。这里是终点站。
走在村子,似乎没有惊扰到任何居民。有时“不惧”落入他们的视线范围内,他们也只抬头掠眼一看,并无任何疑惑或警惕,知道不是熟人,便继续低头做自己的活儿,或继续刚才与朋友亲邻热聊的话题。连屋前地堂上的狗也懒得理会我一下,在阳光下舒展四肢,听到我的脚步,最多以伸伸腿脚、打个哈欠回应,温驯慵懒得让我自觉不是陌生人。淳厚质朴或许是民众人最大的特点,他们很少会用怀疑的目光瞪视着你。
村子背后的临江堤岸边种了许多紫荆花。我到来时,时值花季,汤匙状玫红的花瓣落了一地,在长了苔藓的堤坝上铺了一张地毯,或许这才是花树真正的浓荫。走在树下,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紫荆花的香气是那么沁人心脾、那么真实。这会否是这里的紫荆所独有的?
另一边的堤岸是一段开阔的路面——沿江道路,约摸3公里。顺着这段路一直走,就可到达义仓村。道路一边是农田,种植着大片香蕉;一边是广阔的江面,是洪奇沥水道,隔江对望的就是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江对面的广州没有印象中高楼繁华、车水马龙的景象,更像是民众镇的另一面。只有一间纺织厂高楼与两根高大的烟囱,散发着浓浓的工业味,其他全然不能跟广州相联系,这或许是广州的另一面吧。
沿着江边堤岸走,心里很舒坦。迎着海风,闻着水腥味,听着浪涛声,逐着水鸟,还有小船、滩涂、沙洲草坦、灯塔……这里不是游玩热点,十分安静。那个午后,只有我一人坐在堤岸边,消磨着时间,消磨着烦恼。
◇ 午后,沿着堤岸漫步,消磨着时光,消磨着烦恼,心里十分舒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