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棐(fěi)(1529—1605),字笃周,号梦菊,番禺人,寄籍南海。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先后任户部、礼部主事(相当于财政部、外交部的处长),后来由于多次忤逆当权者,被外调为四川夔州知府,后来陆续担任湖广屯田副使,四川提学、广西右江副使、云南右布政使(相当于云南省省长)等职。后来以光禄卿的身份退休,居乡十年后去世。
郭棐是湛若水的弟子,他年轻时师事湛若水,“与闻心性之学”。从郭棐年龄推断,他追随湛若水时,大约是嘉靖三十年以后,这时的湛若水已经是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了,当时湛若水的主要栖息地就在西樵山的大科书院与云谷书院,所以郭棐大概在西樵山也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郭棐在理学上的成就,没有庞嵩、何维柏等学者突出,但是在纂修方志的事业上,郭棐却可以坐得上明代广东的第二把交椅(第一把交椅是香山人黄佐,陈白沙的弟子)。据统计,郭棐生平修有《四川通志》36卷、《夔州记》、《夔州府志》12卷、《右江大志》10卷、《宾州志》14卷、《粤大记》32卷、《岭海名胜记》22卷、《广东通志》72卷等九部,是广东历史上纂修方志最多的人。
从《粤大记》到《岭海名胜记》,郭棐的编撰理念都是一脉相承的,以表彰先贤、突显广东的文化传承为核心。《粤大记》以记载广东历代的人物传记为主,以山川名胜为辅。在《粤大记》成书以后,郭棐有感于《粤大记》体裁的局限,他又萌生了编著一部以广东名胜为纲,将名胜与名贤结合起来的地志,用来阐发《粤大记》的未尽之义,也就是后来成书的《岭海名胜记》。(www.daowen.com)
《岭海名胜记》里面,专门有一卷是《西樵山记》。这一卷是基于周学心、霍尚守两部《西樵山志》为基础修纂而成的。最早的一部《西樵山志》由顺德百滘人周学心所修。周学心是湛若水的弟子,跟随他在西樵山求学多年,由他来修这一部方志,算是颇为合适的人选。继周学心之后,霍韬的从孙霍尚守在万历年间重修了《西樵山志》。可惜,这两部《西樵山志》都已经失传了,郭棐《岭海名胜记》中的《西樵山记》,就更显弥足珍贵了。
郭棐认为西樵山最为独特之处,是在于天下名山大多为佛门道教所占据,虽然外观都非常金碧辉煌,但却无补于世教,而西樵山则是明贤儒者的栖息之地,是传承诗书礼教的场所,其意义更为珍贵。郭棐这番话,针对的是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毁天下书院之令。郭棐自己任四川提学时尽力保护书院,然而却不得不面对自己家乡“贤儒栖息之地”的西樵山大科书院、云谷书院等被毁的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