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孟子:自命不凡的孔子传人

孟子:自命不凡的孔子传人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之后,儒家思想随着孔子的后学继续传播。唐代以前,孟子与荀子二人在儒家思想学派中的地位大体上是不相上下的,学者们往往以“荀孟”并称。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著名学者,构成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最为璀璨的部分。孟子这番话,是《孟子》全书的最后一段。《孟子》和《论语》的风格并不一样,如果说《论语》是孔子学生的课堂笔记,那么《孟子》就是孟子及其弟子所编写的课堂讲义。

孟子:自命不凡的孔子传人

孔子之后,儒家思想随着孔子的后学继续传播。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里面提到,孔子去世之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散布到各诸侯国之中,往往仍以讲学为业,大者成为地位崇高的诸侯们的“师傅卿相”,小者也成为士大夫们的师友。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时期活跃在齐鲁大地上的孟子荀子两位儒学大师。他们仍然遵循孔子之道,并加以润色,以其学术名声显于当世。

唐代以前,孟子与荀子二人在儒家思想学派中的地位大体上是不相上下的,学者们往往以“荀孟”并称。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著名学者,构成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最为璀璨的部分。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相当于苏格拉底在西方历史的地位;孟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则相当于柏拉图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荀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则相当于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

孟子像

理学小百科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是儒家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他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德治”思想,明确提出了“仁政”的概念和学说,以及作为这一学说理论根据的“性善论”。

(据开元知海·e读)

漫画2 孟子告诉你,什么叫“恻隐之心”?

孟子最核心的主张,是“仁政”。如果说孔子主要谈的是“内圣”之道的话,孟子所重点讨论的,则是“外王”之道。他和我们说:之所以能够实行仁政,是因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就是孟子所主张的著名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立),这一观点对后来理学家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人们熟悉的《三字经》里面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孟子思想的体现。(www.daowen.com)

孟子是怎么论证人性本善呢?他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你看到一个小孩子快要掉进井里的时候,你都会产生震惊同情之心,这并不是为了结交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为了在邻里之间沽名钓誉,更不是因为听到小孩子的哭喊而感到厌恶。你的这个震惊同情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

孟子在这个“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扩充出了他著名的“四端说”(心包含的四种美德的开端)。具体是:恻隐之心是仁之端,羞恶之心是义之端,辞让之心是礼之端,是非之心是智之端。它论证了人性天生就具有仁、义、礼、智的发端,只要扩充之后,就足以令人达到“保四海”的境界。既然如此,通过找寻本心,就能找到终极真理:“道”,所以这一理论成为后世理学家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和依据。

进阶阅读

除此之外,孟子对儒家思想的很多重要命题都有他自己的的见解。例如孟子谈心、谈性、谈天、谈气、谈义利之辨。《孟子》的行文风格雄辩滔滔,气势磅礴,这是他身处的战国时代“处士横议”风气的反映。读《孟子》,最能感受到他“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期许。

孟子是以孔子事业的继承者自居的。他曾经谈及历代“圣人”之道的传授:从上古的大圣人尧、舜传到商朝开国明君汤,经历了五百多年,像禹、皋陶,是亲眼见了尧、舜的行事而了解的,而汤则是听说而了解的。由汤到周文王,又过了五百多年,像伊尹、莱朱,是亲眼见了汤的行事而了解的,而周文王则是听说而了解的。由周文王到孔子,又过了五百多年,像姜太公、散宜生,是亲眼见了文王的行事而了解的,而孔子则是听说而了解的。由孔子至今一百来年,离圣人的时代时间还不太远,我们距离圣人的家乡也如此的近,却没有了解圣人的人了,难道真的没有了吗?

孟子这番话,是《孟子》全书的最后一段。《孟子》和《论语》的风格并不一样,如果说《论语》是孔子学生的课堂笔记,那么《孟子》就是孟子及其弟子所编写的课堂讲义。所以篇章的安排是有其深意的。

孟子这一段话,要与他“舍我其谁”的这番表态联系起来理解。他历数一千多年来尧、舜、汤、周文王、孔子的圣人之道的传承(只是他没有点出这个“道”字),然后发出了孔子至今不过一百多年,却没有人能接续孔子之道的感叹。其中隐含的深意是,自己才是孔子之道的真正继承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