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庙与祭告之礼:再现中国传统思想

孔庙与祭告之礼:再现中国传统思想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庙并且为举行“祭告”之礼的场域,按《通典》载有:“古者天子将巡狩,必先告于祖,命史告群庙及社稷、圻内名山大川。”[168]以上所述,本诸动态形构的观点,[169]大致勾勒了孔庙祀典融入帝国礼制的过程。至于遭逢政治、社会失序,造成孔庙祀典出现非属祭典礼制的常态,则非本文着眼所在。例如,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致祭孔子的诏书言道:“顷者淮徐未宾,庙隔非所,致令祠典寝顿,礼章殄灭。”

孔庙与祭告之礼:再现中国传统思想

孔庙并且为举行“祭告”之礼的场域,按《通典》载有:“古者天子将巡狩,必先告于祖,命史告群庙及社稷、圻内名山大川。”[155]之前祭告之礼,常局限于天地、宗庙及社稷;但随着孔庙的祭典在帝国礼制日趋核心的地位,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将郊,所谓祭告“群庙”,已涵盖“文宣”、“武成”等庙,[156]显见“告礼”于后代不断地演化而有所扩充。[157]

明史·礼志》便载明:“凡即位之初,并祭告阙里孔庙及历代帝王陵寝。”[158]此系根据太祖洪武二年(1369)“遣使诣曲阜致祭,定列圣登极,永着为令”的规定。[159]职是之故,明代新立之君,便须遣官祭告孔庙。究其故,太祖乃循行前朝异族之君的故事:元代仁宗至大四年(1311)登基,遣官诣曲阜致祭孔子;尔后元代统治者便遵行此典,[160]明太祖遂亦有是举。而有清一朝萧规曹随,凡登极授受大典、凯旋奏功,释奠先师,告祭先师、阙里,均为必行之典。[161]

礼记·王制》复载有天子“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162],意谓:天子出师征伐,执有罪之人;返而归释奠于学,以克敌之事,告祭先圣先师。而明初太祖业废武成庙,因此,以有清一代为例,便有诸多克捷告祭孔庙之文留下;若圣祖的《剿灭噶尔丹告祭先师孔子文》[163],世宗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文[164],高宗的“平定金川”、“平定准噶尔”、“平定回部”等等的告成太学碑文。[165]以乾隆帝之言,无非是“武成而勒碑文庙”的例行之举。[166]所以孔庙的象征意义便日渐扩大,原是“明教化大原,使民敬学知向”,遂演变成“虽行师伐罪,亦受成于学”,以示崇敬了。[167]职是之故,魏源(1794—1857)在《圣武记》才会说道:“古帝王武功,或命将,或亲征,惟以告于庙社,未有告先师者,在泮献馘复古制,自我圣祖始。”[168](www.daowen.com)

以上所述,本诸动态形构(structuration)的观点,[169]大致勾勒了孔庙祀典融入帝国礼制的过程。至于遭逢政治社会失序,造成孔庙祀典出现非属祭典礼制的常态,则非本文着眼所在。例如,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致祭孔子的诏书言道:“顷者淮徐未宾,庙隔非所,致令祠典寝顿,礼章殄灭。”诏书中更透露孔庙有遭亵渎、鸠占鹊巢的景象:“遂使女巫妖觋,淫进非礼,杀生鼓舞,倡优媟狎,岂所以尊明神、敬圣道者也?”因此孝文帝下令:“自今已后,有祭孔子庙,制用酒脯而已,不听妇女合杂,以祈非望之福。犯者以违制论”[170]。按,“犯者以违制论”,则表示此一现象非为官方礼制所允许。此外,《大金国志》也载有类同北魏时期的状况。[171]由于上述这些情状不符祠典的常礼,因此必然受到朝廷的纠举。此不啻呼应了“公家有事,自如常礼”[172]的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