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再现传统中国思想:儒生与孔庙从祀制

再现传统中国思想:儒生与孔庙从祀制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必须一提的,唐贞观二十一年除了订定祭孔的各地主祭者身份之外,同时还确立了孔庙的从祀制。略言之,自从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祀孔子并及七十二弟子起,孔庙从祀制已启其端。整体而言,均朝向从祀制的完备迈进。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诏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与颜回并为先师,俱配尼父于太学,从此奠立孔庙从祀制的规模。明清以降,“举人”列作功名,地方孔庙亦顺势成为举人释褐之处。

再现传统中国思想:儒生与孔庙从祀制

另外必须一提的,唐贞观二十一年(647)除了订定祭孔的各地主祭者身份之外,同时还确立了孔庙的从祀制。略言之,自从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祀孔子并及七十二弟子起,孔庙从祀制已启其端。[148]明帝以降,孔庙附祭制度陆续发展,间有从祀七十二弟子,或颜子配享,层次不一。整体而言,均朝向从祀制的完备迈进。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太宗诏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与颜回并为先师,俱配尼父于太学,从此奠立孔庙从祀制的规模。[149]依此,从祀诸儒自然是儒生至高的典范和科考的准则,而期盼身后得以进入孔庙从祀,则成为儒生内心向往的价值。但从祀制度的运作,则经常颉颃于儒生集团与统治者的势力之间。[150]

此外,孔庙复为儒生改变身份的场所。自唐代举行科考以来,贡举人有进谒先师之礼,后遂成常规。这是根据开元五年(717)朝廷敕令所办理的,[151]尔后,国子监或太学的孔庙复成为进士释褐之所。举明朝为例,“洪武四年,令进士释褐,诣国学行释菜礼”[152]。“释褐礼”若此:“廷试后,颁状元及诸进士冠服于国子监,传胪日服之。上表谢恩后,谒先师行释菜礼毕,始易常服,其巾袍仍送国子监藏之。”明清以降,“举人”列作功名,地方孔庙亦顺势成为举人释褐之处。按“释褐”乃由布衣晋身仕宦之礼,孔庙则为其行礼之处。[153]而明清时期,文士辄借“哭庙”以抗议官府的举动,更突显出孔庙乃儒生集体的精神堡垒[154](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