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既涉及普及率的提升,又关乎育人质量的提高,还牵涉到普职协调发展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异大,再加上教育发展长期不均衡遗留的一些历史欠账等的影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资源不足,高中教育普及程度较低,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低部。以2012年数据为例,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但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县中,毛入学率低于70%的有33个,还有83个县甚至没有高中学校。如果以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统计,2013年,全国还有5个省份低于80%,其中,西藏自治区低于70%。[4]这些地区面临着“普九”和“普高”的双重压力和任务,需要国家和地方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支持这些地区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把高中发展的短板补齐。
2.结构不合理、不协调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坚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两类教育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而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方面存在不合理问题。1985年到199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比例基本维持在1∶1,在此期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20%左右一举跃升到40%左右。1998年到2004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连年缩减,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维持在40%左右,未有明显增长。2005年以后,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也有显著提高。然而2016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例下滑至40.25%,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大体相当的底线受到极大挑战,也将影响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的普及目标的实现。[5](www.daowen.com)
3.活力不充分、不彰显
学校活力是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活力的激发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办学活力不足,“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思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占主流。普通高中方面,学校特色化、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开发不足,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有限,高中教育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意愿和动力不足。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由于人们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认同度的降低,我国用工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不明显等原因,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严重不足,萎缩严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是选择性教育,不能像义务教育那样采取强制措施保证适龄学生按时入学接受三年高中教育,这就导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实现艰难。
4.认识不全面、不到位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也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在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时期,如何重新思考和定位高中教育的性质,其究竟是单纯的大学预备教育还是“基础+选择”的基础教育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既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不是应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不是不等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如何兼顾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特殊性,坚持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这些问题也是争论的焦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不是等于单纯提升普及水平?如何关注有质量的普及?如何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升学、分数的怪圈?这些也值得认真研究。此外,受传统观念影响,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思想认识也需要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进一步纠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