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成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中教育不再是只为少数精英服务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成功。这种转化使所有的学校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促进所有学生成功的优质高中。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完善
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课程方案和标准要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增强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要增强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增强适宜性,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要增强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要求,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要增强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的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
教育部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先行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时的比例,打牢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加强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建设。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科学确定课程容量和难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依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调整完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3.普通高中课程样态的丰富多元(www.daowen.com)
各地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勇于改革、科学规划、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课程示范区和示范校,形成了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高中。例如,北京市十一学校构建了一套包括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门职业考察课程的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努力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选择需要。
4.多向互动的普通高中课程实施观
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发展需要和学科群的发展情况规划学生学习的范围。课程实施体现课程综合化的思想,避免了传统学科课程之间相互隔离的状况,加强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关照了学生的发展和经验。
5.树立人本取向的普通高中课程价值观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从关注知识和分数向关注人的发展、人的生命和生活意义转变,概言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人本转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在学校提供的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自行拟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自主选课和自订学习计划是学生主体性提升的表现。自订学习计划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养成自我决定发展的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