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和数字化背景下,上海市市西中学用六年的实践,对人的学习进行了一种探索。学校以高阶思维培育为目标,首创思维广场,再造“目标引领—自主研习—合作研讨—思辨提升”教学流程,实现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并存,以及互相补充的混合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差异,为其创设了巨大的个性化选择空间。学校的这项改革回应了当今世界学校功能转变的时代命题。2018年,“思维‘广场’撬动教学深度变革,实践‘优势学习’的研究”这一教学成果,获得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这标志着市西中学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居于全国领先的地位。
1.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智能教育时代,班级授课制受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的严峻挑战,其存在的弊端主要有:学习内容固化和方法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极大限制,学生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这些问题,市西中学开创思维广场,创建大小合适的空间,整合教室和图书馆功能,融入信息技术,融合、丰富课程资源,支持优势学习。
2.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第一,首创思维广场,提出“优势学习”。学校借鉴多元智能、学习优势等理论,通过文献研究与观察发现:学生学习具有个体特质,在适合需要的条件下,进行差异性学习有助于提升学习效能,促进优势智能发展。学校运用行动研究法,按照“设计—实施—总结—反思—改进”的循环流程,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研究行动策略,逐步形成“优势学习理论”。
优势学习是一种个性化发展的深度学习,其中更多的是老师引导和帮助下的学生学习,目的是指向具体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董君武提出,“在优势环境、选优势时间、用优势方式、学优势内容、重优势评价”的优势学习理论,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提出并践行了“运用优势评价/内容/方式/时间/环境”策略,以优势学习促进学习优势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
针对班级授课制中传统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素养和思维培育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颠覆传统教室,使教师不能面对全班授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被迫发生改变。于是,学校进行空间设计和功能配置,创设了思维广场。
第二,再造教学流程,建构教学模式。学校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同步研制必修课教学方案,探索学科、教师、班级和课时的不同组合形式。学生根据思维广场课表和学习任务单自主安排单科或跨学科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时空和伙伴,自主研习,对话辨析,分享交流。经过多轮实践,再造“目标引领—自主研习—合作研讨—思辨提升”教学流程,形成关注深度学习和思维挑战的教学模式,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感受深度学习和思维提升的喜悦,为该教育模式的实践深化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第三,重构学习环境,深化学习变革。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变化,引发学校对学习环境、教学模式进一步变革的思考。学校扩建创新实验室、图书馆,新建开放型学习场所,建构虚拟(网络)和真实(社会)的学习空间,重构多维立体、适应不同需要的学习环境,拓展广义的思维“广场”,并将思维广场的教学流程和学习形态推广到校园各个学习场所,推动学习深度变革。(www.daowen.com)
第四,流程再造。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同步研制必修课教学方案,探索学科、教师、班级和课时的不同组合形式。通过探索教学流程,再造教学流程,变革教学模式,关注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培育,再造师生合作的“目标引领—自主研习—合作研讨—思辨提升”教学流程,形成单学科与跨学科、独立与合作、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与时空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思维碰撞、对话辨析、交流分享等挑战中,开展优势学习,实现教学深度变革。
第五,学校运用扎根理论,引导学生体验、比较、发现学习“优势”,充分满足优势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
3.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学生优势得到充分发展。“选择形成责任,规则造就品德”,学生普遍学会自主选择、自我负责,开展优势学习。取得的成效包括:18个创新实验室中学习超100小时/月的人数越来越多;82%的学生参加文化游学,完成了127项课题;100%的学生参加社团和志愿者服务;自主策划4届公益微电影大赛、3届慈善音乐会;学科竞赛获奖1187项、创新大赛获奖464项、体艺比赛获奖236项等。
第二,关注优势学习、关注差异成为教师自觉。学校教师团队关注学生发展,关注优势学习,积极主动投身教学改革。学校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科学设计制度,实现学习深度变革。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优势学习。100%的教师针对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开展个别化辅导;95%的教师主动担任免修生导师;65%的教师主动承担文化游学指导;100%的教师参与教改实践;80%的教师自主申报教育实践推进项目;承担区级以上课题83项,发表论文108篇,出版专著7本;开展专题展示、研讨340场。
第三,优化资源配置,自主学习成为校园常态。学校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科学设计制度,严控周课时总量,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优化学业诊断和个别辅导,实现学习深度变革:严控35节周课时,比同类学校少20%以上;开齐开足所有课程,高三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开设艺术、心理、时政课;编制执行校本教学实施指南,优化学业诊断和个别辅导;90%的学生主动预约学习;60%的学生申请免修,超过100人次/学期获免修;高三每周三为“自主作业日”……学校形成“不上课≠不学习,无作业≠不学习”的意识,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常态。
第四,面向全国辐射,教改经验得到广泛认可。举办28场全市、全国及国际研讨展示会;中国教育报、文汇报、解放日报、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教育杂志等屡次报道;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教育团纷纷前来学习考察,累计210批,人数逾万;不少学校借鉴并建设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探索。
上海市教育督导反馈:学校坚守“个性化教育”……建构起适应学生需求的、具有充分选择性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思维广场”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教改举措,引发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变革……为深化上海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也为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